美文网首页token design我爱编程区块链研习社
TED社群第三期分享:Work-In 通证经济模型的优缺点和落地

TED社群第三期分享:Work-In 通证经济模型的优缺点和落地

作者: 任鑫Mars | 来源:发表于2018-05-24 10:14 被阅读140次

    本文参与币车(biche.yaofache.com)HIT大V养成计划

    最近我组建了个Token Economy Design社群,邀请朋友进来共同分享区块链项目生态中Token Economy 设计的流程、步骤以及工具。

    TED社群在3月31日组织了第一次深度分享:TED社群首次分享:深度解析Steem的3种token设计。分享人钟士杰分享了Steem社区的特殊的token机制,我们可以学习这种机制的思路,但也要警惕它的弊端。

    4月8日,TED社群组织了第二次分享:燕窝+Token,神奇的区块链期货交易系统,这次分享让大家了解多方获利的业务模型才是燕窝token的价值所在。

    这周,TED社群组织了第三次分享:Work-in的通证经济模型,任鑫讲述了这个模型的定义,以及如何高效利用。

    分享人介绍

    任鑫,05年开始在中美做电商,11年创立『今夜酒店特价』,13年把公司卖给了京东,开始做京东O2O。15年再创业IM服务助理,2017年底转型区块链,是行情资讯媒体要发车(yaofache.com)和币车HIT设计师。

    分享内容概述

    1. Work-in通证模型的代表:STEEM,BTC,币车HIT

    2. Work-in通证模型的优势:提升用户能力 & 强化用户动力

    3. Work-in通证模型的落地步骤:启动,联盟,转化,闭环

    Work-in VS. Buy-in

    通常,我们在设计一个通证模型的时候,脑子里最先考虑的往往是用户需求、使用场景,在这个场景中如何流通token。不论怎么流通,付token的用户总得先买token才能入场,这种经济我们可以称为buy-in模型

    work-in模型,典型代表是BTC和STEEM。这两个生态里,用户付出的是劳动,而token是系统根据你的工作量(BTC看算力;STEEM看内容创作和发现)给你发的工钱。

    如果说buy-in模型里,整体的设计逻辑是让用户付出token去换取劳动(或者说是商品——劳动的创造物),那么在work-in模型里则是一切反过来,设计逻辑是让用户付出劳动换取token。

    Work-in 模型的优势

    和buy-in模型相比,work-in模型的优势是:提升用户能力和强化用户动力

    下图是Fogg的用户劝导模型,主要讲一个人的行为需要三方面的条件:能力、动力和触发。比如说,我工作能力很强,但工资太低我没动力,我就磨洋工不好好干活任务完成不了;另一方面,如果我动力很足,很有激情,但是给的工作我完全无从下手,我也没法干。各方面条件兼具,用户才会行动。

    一般的buy-in的经济模型,在早期就会碰到这个很严重的问题——用户一没能力二没动力。能力上,中国十几亿人,能够熟练找到你的token所在交易所完成入金和购买动作的人不超过500万,也就是最多0.5%,剩下99.5%的用户根本无法得到足够的token来入场。动力上,现在区块链项目提供的『商品』99%不是独占性的,用户很容易用法币找到替代服务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完全没有足够动力一定要在这个token经济里解决问题。

    这样的话,buy-in模型起步就会非常艰难。

    与之相对的,work-in模型,对用户的能力要求低(贡献劳动即可,尤其是像币车HIT的设计中,给别人文章点点赞,或者邀请个新用户加入币车HIT,都算贡献劳动,这样门槛就非常低了),所有人都可以参与。另一方面,这个模型不仅不要用户花钱,反倒奖励token来让用户更多的参与,强化了用户动力。

    两相比对,work-in模型的优势是明显的,尤其是在早期启动阶段。

    Work-in 模型的落地步骤

    不光考虑启动,而是要整体考虑work-in通证模型的健康落地的话,我们需要分四个步骤:启动,联盟,转化和闭环。

    第一步,启动:高额补贴,快速获客

    传统的呢互联网项目启动阶段非常困难。说实在的,一个产品的前三个版本常常就是垃圾,但是用户并不会因为你是早期版本就放低对你的要求,在用户心里还是拿你的产品去和成熟的微信微博的体验流畅度去做比较,这时产品给用户的相对体验价值就会非常低,不要说激发用户口碑相传获客增长了,留下第一批用户都困难,而用户量累积不起来,没有反馈闭环,产品的进化迭代也会受影响。

    在work-in模型里,每天会分配token给参与生态的用户,早期因为用户量小,所以每个用户会分到很多token(想想早期挖BTC多容易,过两周币车HIT开放的时候应该拿token也很容易)。这样就补贴了早期用户——用户体验差点,但是经济上多赚点,整体不亏嘛。

    更重要的是,这一批早期用户心态不一样。因为项目越有发展他们手上拿到的token才越值钱,所以心态上这批用户和项目方是站在一头的,都有很强的动力来帮助项目的发展。这个帮助可能是推荐产品给朋友或者给项目提建议,也很有可能是恨铁不成钢地来挑毛病骂产品骂运营。哪怕是后者,在产品起步阶段也是非常宝贵的,最怕的不是用户骂你,而是用户不搭理你,有人骂说明有人关心,能进步就还有机会。

    币车HIT刚刚开始邀请内测的注册,注册页面一堆bug,连APP都还不能下载,现在就已经每天上万的注册量。这些用户显然不是因为『这个产品用户体验太棒了』来了,而是觉得可以从平台发展中分享收益。期待小一点的想的是抓早期红利写文章点赞赚钱,毕竟早期玩的人少,每天分1100万个HIT每人都可以分比较多(还不算同期参加各种营销活动的HIT激励)。期待大一点的希望自己可以积累先发优势,在币车上做成大V以后稳定赚HIT财富自由。

    不论是哪种情况,对于币车HIT的早期启动来说,都是天大的助力。相当于产品第一版上线时,就能够有十几万小合伙人和我们并肩战斗,这是非常幸福的事情。举个例子,币车HIT第一版注册页面其实蛮多地方挺让人费解的,然后我们就发现有无数的用户承担起了客服的职责在他们自己组的币车HIT群里帮我们一条一条解释规则。这样的待遇,在传统的互联网产品起步阶段想都不敢想。

    第二步,联盟:将用户转化为合伙人

    启动结束之后,第二步就是联盟。

    联盟的意思就是要把用户和项目深度绑定到一起。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启动阶段释放了大量的token激励,如果用户仅仅是为了薅羊毛来的,并不看好这个平台,拿到token之后马上跑到市场上抛售,会发生什么事情?token价格会失去支撑大幅度下跌,而下跌又会导致平台内激励强度下降,让用户参与动力下降,从而进一步让用户失去信心……

    这样的话,虽然项目成功启动,但还是很可能会在打磨好产品爆发之前就崩溃失败。

    所以,启动之后一定要做的事情就是和用户缔结更紧密的联盟关系。比较弱的方式是强制联盟,让用户得到token激励之后无法一次套现,必须不断地参与平台的建设,才能陆续获得套现的机会,这样就把用户真实『绑』在了船上。

    比较高级的做法是用共同的利益和愿景让用户主动上船。在STEEM体系(币车HIT这方面也是学习的STEEM模型)里,凡是留着Steem Power锁仓不抛售的用户都会得到多重激励,增发时给你一份,每天运营激励奖励一份,你点赞权重更大更赚钱……大致逻辑就是你存得越多表示你越和项目是一伙儿的,你越和项目方同舟共济你就分到越大块蛋糕。

    这样的体系里,其实token不光是个消费工具,更是个生产工具。就好像你在游戏里打出来了很多金币,99%的人不会想到要把这个金币放到第三方市场卖掉换人民币,而是想着要用这个金币购买更好的装备去打下一关更大的Boss拿更多的金币。只有和用户联盟起来,让用户用token在平台上和项目方一同进行生产,这个项目才能在启动后争取到足够的发展时间做大做实。

    第三步,转化:将用户行为转化为价值

    和用户联盟,买到了足够的时间之后,work-in模型就需要倾尽全力来做转化了——引导用户的行为,将其转化为价值。

    用token来激励行为,优点是简单粗暴有效果,但缺点也是如此——正因为经济激励太有效,所以产品本身价值问题难以充分暴露。举个例子,如果你是个讲相声的,开场子收钱卖票,如果票卖得好你就知道自己讲得好,票卖得不好你就知道要改段子,很清楚。

    但反过来,如果你是付钱让人来听你讲相声……这就麻烦了,可能看着场场爆满,但实际上一旦说要卖门票了可能就一个人也不剩。这时一定需要清醒地意识到,场下的观众未必是真心认可我们价值的,他们来捧场是给我们一段磨炼的时间和反馈,我们最终还是得在这一段时间磨出将来能在市场上换钱的真本事。

    换算回work-in通证模型里,这时候要做的事情是清晰地判断哪些行为是具备长期价值的,然后逐步调整激励规则让长期价值行为得到更充分的成长。以币车HIT为例,不论是否具备长期价值,短期内一定会有很多内容生成,也一定会有很多用户点赞。这其中,到底哪一些用户创造的内容帮助项目沉淀了长期价值,哪一些用户的点赞行为帮助其他用户进行了价值发现,如何让真实的、创造价值的行为得到更充分的肯定,这是最最关键的问题。

    第四步,闭环:用价值平衡经济

    产生了价值之后,我们最后考虑的就是让这个价值可以跟用户那边把生态给平衡回来。

    有两方面的平衡,一个是经济平衡,一个是估值平衡。

    经济平衡上,因为每天还在发token给用户,这是一个持续的通胀压力,所以长远来说还是得有个机制可以消耗token对冲。这个具体的对冲机制取决于第三步沉淀的价值类型。比如如果创造的价值是大量的用户注意力,这时的对冲机制可能是让别人来买展示广告时支付token并销毁token;如果创造的价值是少量用户的虚拟货币领域投资理财销售线索,这时的对冲机制可能是和交易所或者项目方深度合作,让用户去特定交易所交易,然后从佣金token里拿出一部分来销毁……总而言之,第三步创造了一些价值——也就是别人愿意花token购买的东西,第四步得让这些『别人』出来买单把帐给买平掉。

    除了经济平衡之外,还有另一个平行的逻辑就是估值平衡。就好像很多互联网公司做到上亿用户还没有收入一样,work-in通证模型的区块链项目也可以走这条路,不一定真要让经济平衡。不过这条路得交另一个作业,就是『前景』。例如币车项目,如果能赚钱让其他区块链项目来打广告烧HIT平衡经济当然好,如果不能,币车平台如果能保持用户数量和活跃度的增速,这个月5万DAU下个月10万DAU,这其实证明了项目的『前景』(tokenized项目中往往也约等于token的『钱景』),这时用户往往会惜售,token fund也会找上门来想要投资,整体上来说也还是健康平衡可以接受的。

    不过无论如何,创造价值 & 用创造出的价值平衡经济,justify发行的token价值,这一步一定是必须的。

    Work-in先甜后苦

    收尾!

    再总结一下,work-in通证经济模型能够提高用户能力,增强用户动力,对于项目起步很有帮助。但是落地时一定不要被数字迷惑,一定要清醒认识到在启动之后,要和用户联盟站在一起,并且在争取到的时间窗内快速迭代产品沉淀价值,最终用价值来闭环平衡经济。

    Token Economy Design社群发起人介绍

    任鑫,05年开始在中美做电商,11年创立『今夜酒店特价』,13年把公司卖给了京东,开始做京东O2O。15年再创业IM服务助理,2017年底转型区块链,是要发车CEO & 链间实验室联合发起人。

    要发车(www.yaofache.com)为数字货币投资者提供行情数据、新闻资讯、数字钱包和Token激励的社交写作平台。

    链间实验室为进入区块链世界的公司提供通证经济设计顾问和技术支持服务。

    点这里下载要发车APP

    想要加入TED(Token Economy Design)社群,请添加微信:renewyourdream

    本文转自任鑫Mars在要发车的专栏文章:TED社群第三次分享:Work-In 通证经济模型的优缺点和落地方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li123567:还是要看下币车创始人的文章学习一下。

      本文标题:TED社群第三期分享:Work-In 通证经济模型的优缺点和落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acy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