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遇到一个邻居,咱们一起探讨,对孩子容易生气发火背后的原因。
和孩子发生的那些冲突,都是我自己情绪上的失控。
比如,带孩子出门。
因为赶时间,孩子穿衣服鞋子慢悠悠的,我就会特别生气,极端情况下会恼羞成怒,大发脾气,骂骂咧咧的,更激烈的,还会动手。
语气,言语,表情都不好了。
更让孩子受伤的是,每次发生完此类冲突,我根本不会意识到,这是大人的错误,经常气鼓鼓的。
还觉得自己委屈,觉得孩子为什么不能体谅家长呢?已经事先说好了,要迟到了,快一点。
想来,在这一件事情上,我没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做不到从容,却把锅甩给了孩子。
可能,我那段时间太累了,太多事情了,太操心了,太忙了。
我没照顾好自己,然后产生了“踢猫效应”,把糟糕的脾气发给了最弱小的孩子。
可能,我们是在打骂教育的环境下长大,从小就学会了讨好,懂事,乖巧,察言观色。
而你,为什么却做不到我当初那种心态呢?
根本没意识到这种心态是不对的,是委屈求全,不是真正的体谅。
可能,我们接受的教育,哪怕小时侯很讨厌这种教育方式,但这种方式已经深入骨髓,我们在受下意识的操控而不自知。
可能,我觉得你吃我的、喝我的、用我的、劳我心神、耗我精力。凭什么还不听老子的?
根本就没意识到,孩子不是他要来的,是我们求上帝恩赐的礼物。
可能,我觉得孩子是爸爸妈妈俩人的,为什么,就我在这着急上火跳脚上吊,而某队友却能置身事外?
可能,一把屎一把尿,拉扯起来的孩子,我总会对他们充满许多不管是否合理的期待。
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这些期待在面对现实时,产生了深深的无力感,深深的恐惧和担忧,生怕一不小心,就给孩子养成了不好的行为习惯、、、、、、
想起,台湾作家张文亮的儿童诗《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
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
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
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
彷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
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啊!为什么?”
天上一片安静。
“唉!也许上帝抓蜗牛去了!”
好吧!松手了!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
让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
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
我感到微风,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
慢着!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
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
咦?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细腻的体会?
我忽然想起来了,莫非我错了?
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
想起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
为人父母的我们需要把握好当下的每一刻,用爱与理智抚育上天送给我们的“礼物”,留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冷静地对待他们的不足和错误。
人生的路很长,我们需要慢慢走。
在人生的路途中,让我们以平和心态,陪伴孩子一起慢慢成长,允许孩子做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