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成长励志散文
年轻妈妈:买学区房和生二胎,我只能二选一

年轻妈妈:买学区房和生二胎,我只能二选一

作者: 飞飞飞的鱼儿 | 来源:发表于2019-03-29 23:00 被阅读0次

朋友小林今年33岁,有一个4岁的女儿。在外人看来,头胎女儿,生二胎没有压力,小林最适合生二胎了。

但她却坚决不生二胎,而是在今年春节后果断出手,转而买了学区房。

天价学区房,今朝已企稳?

在北京,“学区房”是跟天价联系在一起的。在2017年“3.17新政”出台之前,西城区黄城根小学的学区房,一度被炒到20万左右/平方米。

坊间流传着一些很夸张的买房“典型”:一位买家前脚正准备以1000万元的价格买下一套学区房,后脚又跟上好几个买家,房价被炒得节节高企,结果,5小时以后,被另一个买家以1200万元的价格买走。而房子,却只是39平方米的一室一厅!

在小林看来,跟两年前的房价相比,现在的房价处于一个比较稳定的阶段。“3.17新政”出台后,北京市住建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坚决遏制“天价”学区房,疯狂的竞价抢房现象不再出现,学区房价格大幅下降。

据媒体报道,北京高企的二手房价格连续9个月下跌,累计跌幅13.5%。在跌跌跌潮中,学区房价格自然也出现松动降价,目前西城区黄城根小学附近的学区房价格维持在15万元/平方米左右,比最高点降了4万元左右。

刚需再抬头,房市暗潮涌?

“3.17新政”出台以来,北京房市惨淡,成交量跌入冰点。由于市场不明朗,买卖双方都持观望态度。

小林原先住丰台区,丰台区是教育洼地,从小学到初中,几乎没有一所叫得响的学校,高中阶段只有一所12中,全区的学生都奔着一所学校,竞争压力相当大。

两年前,小林的女儿才两岁,上学需求不是很急迫,但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上学问题也随之成为她焦心的事情。

小林和她老公都从事IT工作,看看周围的同事朋友,有儿女的,大家都在酝酿着买房。从去年冬至今年初,已经先后有五六个同事买房了。

还有一件事情促使小林下定买房的决心:海淀区宣布,自2019年1月1日起,在海淀区新登记并取得房屋不动产权证书的住房用于申请入学的,将不再对应一所学校,实施多校划片。这就意味着,通过学区房上重点校的概率大大降低,学区房的概念今后将变得模糊。而历来被视为教育高地的西城区,教育水平均衡,重点校多,而政策却没有大变化,买一套学区房能一劳永逸解决孩子6年上学甚至9年上学(9年一贯制学校),这对家长的诱惑力太大了!于是,西城区学区房再度成为被追捧的目标。

据某一房地产公司的业务员说,2019年2月份以来,西城区房价没有明显变化,但成交量开始上来了。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小林出手了,目标是西城德胜学区的房子。德胜学区内对口的小学有育翔小学、实验二小,中学有三帆、十三分等优质校,教育资源丰富,且相比皇城根学区房价低,在资金紧张地情况下,小林选择这个学区的小户型。尽管老旧破,但谁让人家在风水宝地呢?在反复查看、仔细对比之下,她买下了一套53平的房子,单价13万多,总价700多万。

东拼西凑+贷款之后,小林终于跑完了所有手续。她感叹:背了一屁股债,脊柱都感觉到要弯了。

负债不堪重,哪敢生二胎?

同事逗小林,买完房子了,下一步该考虑生二胎了。小林很坚决地表示:不要!

她掰着指头一件件算来:房子的借款、贷款还完,估计我就接近退休了;女儿马上上学了,培养兴趣、上培训班,都是一笔很大的支出;房子那么小,再生一个住哪里?同性别可以挤一挤,万一不同性别怎么办?养孩子的成本太高了,我哪敢再生一个?

有一组数据,佐证了小林的这个观点:2018年,全国出生率为10.94‰,北京仅8.24‰,出生率节节降趋势明显。而适龄人口结婚率也是连降五年,2018年结婚率再创新低,达到7.2‰。

房子、孩子成为压在年轻人肩头的沉甸甸的负担,让人非常感慨,本是带来希望的下一代,为什么却让年轻父母望而却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年轻妈妈:买学区房和生二胎,我只能二选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ajd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