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一个人做事犹豫不决,是干不成事情的!
做事犹豫不决,既有性格的原因,主要还是和五脏六腑功能虚弱有关。
我们的五脏六腑各自的功能和作用是不同的。
心是藏神之所,生命之根,是精神意识活动的主宰。
得神者生,失神者死。
七情的刺激,都会影响到心。心一动,五脏六腑都受影响。故惊、惕、忧、思,都会伤神。
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亡。
神气充足,意志清明,则五脏协调,百病不生。
反之,神气涣散,则内外机能紊乱,生命堪虞。因此,养生专家主张心神要保持安宁,不要过于激动。养生包括养肉体和养心灵。
肺朝百脉,肺主气,通调水道,肺藏魄。
肺气充足,则有魄力,肺气虚者,则优柔寡断、六神无主。
脾之志为思,是指人的一部分精神活动和脾的功能有关。
脾的阳气不足,思考的能力就会减低。脾的阴血不足,则记忆力差而善忘。
脾藏意。能使人知道怎样适应寒温和调节喜怒。古人将脾比作谏议之官,有虑事周祥的作用。
脾虚,考虑问题就不周详,容易出纰漏。
肾藏志,肾是作强之官,人的一切伎巧,都是由肾而生的。
肾气强,则精髓满,脑力充沛,精神健旺,智慧技巧随之发达,人的志气就坚定,充满雄心壮志,才能坚毅地担负起繁重艰巨的工作。
假如肾气虚弱,不能作强,则往往出现意志消沉、未老先衰的现象。
遇见危险和恐怖的事情还会吓得尿裤子,那是因为肾虚不固。
肝藏魂,肝藏血。肝喜舒畅条达。如果肝气郁结,就会多疑善感,以致神魂不定,失去判断能力。
肝的功能正常,可以防御外侮,抵抗病邪,遇到外在环境的刺激,就会谋略,采取适当的措施。所以古人把肝比做将军,具有指挥的智谋及筹划策略、防御外侮的作用。
胆是奇桓之腑。
胆在中医学不单指分泌胆汁协助消化更重要的是指人的胆量和胆识。
气以胆壮,邪不可干。人体内十一个脏腑,都是取决于胆的。
胆气壮的人,五脏六腑之气,也因之壮盛,邪气不容易侵犯,所以不容易产生恐惧的情志。
胆气虚怯的人,五脏六腑之气也虚。若遭外来刺激,则气血运行紊乱,久之必致积而成疾。
说明胆量的大小与疾病有连带关系。
《黄帝内经》说:胆病的人,常有心中澹澹大动,好像有人要来逮捕他一样。胆病的人,往往出现精神混乱,遇事不能决断的现象。
胆有决断的本能,故胆又称为“中正之官”。
胆与肝同主谋虑,有互相协济的作用,所以肝胆相照,往往相提并论,在生理和病理方面,肝胆有着密切的关系。
肝主谋略,胆主决断。
如果胆虚,就无法决断,就无法拍板,就会犹豫不决。
所以,你办事总是犹豫不决,我推测你的五脏六腑功能虚弱。
肺气虚,胆气虚,肾气虚,脾气虚,心气虚,一言以蔽之,就是气虚,才导致了你的优柔寡断。
可以找中医望闻问切,给你调理气血。五脏六腑功能变好变强,气血充足,身体健康,你办事就不会犹豫不决了,而是当机立断,非常有魄力了!到时候哪怕是泰山崩于前,也会非常淡定了!
健康的程度与成功的大小是成正比的。要想有所建树,先把健康搞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