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天晚上看了一部印度电影,名为《起跑线》。讲述的是一个上流社会的家庭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花了很多精力、时间,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去努力的一个故事。
起跑线,原本是一个起点,让每个准备起跑的人站在同一条线上开始的一个点。
然而现实社会中,这个起跑线并不是原来的那个起点了。
现在的起跑线更多的是:孩子的胎教、孩子的早教机构、学区房、大学学校。
那为什么很多父母们都希望孩子能赢在起跑线呢?
02
有些父母因为自己年轻时未能完成名牌大学梦,等到有孩子了后,却把梦想寄托于孩子的身上,而孩子的早教及学区房也是未来孩子上好的大学的一个起点。
这是父母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一个原因。
还有些父母,家庭经济不好,但是心中想到的却是,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尤其是孩子的教育,自己没怎么受过教育,希望孩子不要走自己的路,希望孩子能通过学习这条独木桥,走出一片光明的未来。
因此这些父母们在孩子的教育方面也会十分重视。
而不是很有钱的父母已经如此关注孩子的教育了,那些家里经济条件不错的更是关注的多。
像这些有钱人孩子的父母圈子,基本都是围绕孩子的成绩,孩子的才艺,这些显然已成为了孩子父母永远的离不开的话题。
更为滑稽的是,每当考试前,父母们甚至比自己的孩子还要焦虑不安。
而这部电影的重点就是一对家庭富裕的夫妻在为女儿上一所国际的私立幼儿园而奔波劳碌。
03
在入园前工作中,这对夫妻可谓费尽心思。丈夫其实是一个没有太在乎孩子上哪所幼儿园,关键是妻子。
妻子是一个想象力丰富的女人,她能从孩子没有上一所好的幼儿园,而联想到孩子以后长大成人会吸毒的场面。
当然我也是不懂这个妻子的逻辑,不过这部电影是一部喜剧,每次看到妻子一连串的联想,最后总结到孩子以后要吸毒,丈夫那个崩溃的表情,就触到了我的笑点。
夫妻俩从一开始买学区房搬家,丈夫哭得稀里哗啦的,妻子来句,我结婚出嫁时都没你哭得那么伤心,既好笑,又觉得这个丈夫对住的地方的不舍之情。
最后两人搬到了学区房,但是入园还不是那么简单,为了能去那几所幼儿园,父母还要再去面试,经过幼儿园考察家庭情况等。
不幸的是,这样折腾之后,孩子还是没能进入那些私立幼儿园。
04
好在后面丈夫千幸万苦打听到,有一所著名的幼儿园还有些名额,不过这些名额是给贫困家庭的孩子的。
为了获得到这个入学名额,夫妻俩甚至扮演穷苦人家,他们搬到贫困地区,在那里又有一段比较喜感的剧情,我就不剧透了。
但就在这段日子里,夫妻俩与另一对穷苦人家相处,让他们有了很多改变。
虽然这对穷苦人家,非常贫穷,但是他们对人真诚善良。
为了帮助这对夫妻适应这里的生活,穷苦夫妻带着他们一点点教会他们如何在这里去和别人相处,带他们去挤公交去车间打工去学做饭。
这期间,这对富裕夫妻慢慢开始适应这里的生活,与街坊邻居都相处的十分友好。
阴差阳错的是,这对穷苦夫妻家里也有一个孩子申请了幼儿园的贫困名额,但遗憾的是,这对真正的穷苦人家孩子的名额却被挤掉了,而不得不去上公立幼儿园。
这对富裕夫妻很难受,也很自责,认为是自己挤掉了真正贫困的孩子。尤其是丈夫,特别愧疚,因为当他们得知自己的孩子被录取之后,要交几万块的学杂费后。
穷苦的丈夫为了帮助他们筹集孩子的学杂费,居然用自己的身体去撞车,获得了一笔赔偿费用,他把这些费用全给了富裕夫妻。
这一点也让我十分感动。
05
当然令人惊叹还有,公立学校的孩子并没有那么差,他们甚至懂三门外语,手工也很厉害。
但唯一一点的是,这些孩子家里都很穷,这些公立学校的师资力量不好,只是因为没有人来投资建设,学校里招募的学生都是来自家里贫困的孩子,而很多优质的资源都聚拢在了私立学校,所以越来越多私立学校备受追捧。
06
那么这部电影给我最大的感触是什么呢?
孩子的教育是很重要。有些人把幼儿园当做孩子的起跑线、有些人把胎教当成孩子的起跑线,这些都无可非议,只要父母愿意,任何人都无法去干涉。
但是,作为一个社会人,学校教育只是一方面,还有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这些都可能对孩子以后的人生发挥重要的作用,所以起跑线不能简单的界定在孩子的教育方面。
有可能是在一次考试后,有可能在和别人谈恋爱后,有可能在第一份工作中,也有可能在遇到一次危险后。
所以,起跑线在哪里,人生处处都是起跑线。而起跑线更多的在于孩子自己去把握,父母可以为他们创造好的环境,帮助他度过一个个重要时期,但是最终还需要孩子自己的努力。只有通过一层层的考验,孩子们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