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 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孔子说:“就连蛮夷之国都有君主了,不像中原各国,君主已名存实亡了。”
古代中国一直有“华夷之辨”的区分,因为相对于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经济,诸如东夷西狄、南蛮北戎是被中原国家歧视的。当然了,唐太宗除外。甚至连国父孙中山先生在驱除鞑疑时,觉得东三省都可以不要了。
闲话不表,看这句话,孔子对蛮夷也是有点偏见的。当然,孔子的偏见基础还是有的,毕竟经济文化摆在那。这种比较与我们生活中的比较也差不多。小时候父母经常会说某某家孩子连什么这个那个都可以了,你怎么不可以。言下之意,便是我家孩子不比别人家的孩子差。孔子也是这种模式。比我们差的蛮夷之国都有君主了,我们的君主可名存实亡了。言下之意,如今大道不行,中原国家江河日下,连蛮夷都比不上了。
我从这句看到,孔子还是希望君主制的国家,若君主是圣人那大道可行了,其政治理想便可实现了。但我颇认为很难,“君子之泽,不及三代”,这也是为何中国古代历史便是王王室盛衰、朝代更替了。黑格尔说中国本质上没什么历史,因为不过是君主国家的接连更替。西方国家更注重制度的转变,实际上这种思想在中国也是有的,如《礼记》中大同篇“天下为公”的思想。
孔子还没有看到的是分封制的瓦解实际上是有好处的。我认为,此处的君主应该单指周天子,毕竟各诸侯国的什么公、什么侯的还是有实权的。分封制瓦解,各个诸侯国为了抢夺霸主地位,大力发展生产力,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中国的封建制也开始慢慢建立,领先了西方国家。但是有趣的是在这个时间是进步的,到了近代封建制却又成为阻碍中国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
说了这么多,感觉偏题了。每次思绪就这样被带走。此句给我的启示便是:
1认为别人是傻子的人才傻;
2要建立一个可以及时更新自己的体系,可拓展,可修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