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八佾第五章

八佾第五章

作者: 石埭生 | 来源:发表于2015-01-27 20:25 被阅读31次

子曰:“ 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孔子说:“就连蛮夷之国都有君主了,不像中原各国,君主已名存实亡了。”

古代中国一直有“华夷之辨”的区分,因为相对于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经济,诸如东夷西狄、南蛮北戎是被中原国家歧视的。当然了,唐太宗除外。甚至连国父孙中山先生在驱除鞑疑时,觉得东三省都可以不要了。

闲话不表,看这句话,孔子对蛮夷也是有点偏见的。当然,孔子的偏见基础还是有的,毕竟经济文化摆在那。这种比较与我们生活中的比较也差不多。小时候父母经常会说某某家孩子连什么这个那个都可以了,你怎么不可以。言下之意,便是我家孩子不比别人家的孩子差。孔子也是这种模式。比我们差的蛮夷之国都有君主了,我们的君主可名存实亡了。言下之意,如今大道不行,中原国家江河日下,连蛮夷都比不上了。

我从这句看到,孔子还是希望君主制的国家,若君主是圣人那大道可行了,其政治理想便可实现了。但我颇认为很难,“君子之泽,不及三代”,这也是为何中国古代历史便是王王室盛衰、朝代更替了。黑格尔说中国本质上没什么历史,因为不过是君主国家的接连更替。西方国家更注重制度的转变,实际上这种思想在中国也是有的,如《礼记》中大同篇“天下为公”的思想。

孔子还没有看到的是分封制的瓦解实际上是有好处的。我认为,此处的君主应该单指周天子,毕竟各诸侯国的什么公、什么侯的还是有实权的。分封制瓦解,各个诸侯国为了抢夺霸主地位,大力发展生产力,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中国的封建制也开始慢慢建立,领先了西方国家。但是有趣的是在这个时间是进步的,到了近代封建制却又成为阻碍中国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

说了这么多,感觉偏题了。每次思绪就这样被带走。此句给我的启示便是:

1认为别人是傻子的人才傻;

2要建立一个可以及时更新自己的体系,可拓展,可修改。

相关文章

  • 《论语》诵读第三十五天(八佾1)

    内容:“八佾”篇第1章 【注释】 ①八佾(yì):古代奏乐舞蹈,每行八人,称为一佾。按礼制,天子可用八佾,即六十四...

  • 【0208读书清单】《论语》贰

    八佾篇 001 孔子谓季式:“八佾( yi,第四声)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 古时一佾为八人,八佾就是六十四...

  • 八佾

    八佾 佾音逸逸。古代舞蹈奏乐八个人为一行。这一行叫一佾, 八佾就是八行,八八六十四人,只有天子才能用,诸侯用六佾,...

  • 八佾篇1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感悟:天子八佾,64人;诸侯六佾,大夫四佾,士二佾。佾,行列。季氏...

  • 八佾第五章

    子曰:“ 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孔子说:“就连蛮夷之国都有君主了,不像中原各国,君主已名存实亡了。” 古...

  • 《论语》小记-八佾01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八佾(yi),佾就是跳舞的行列,8人为1佾,8佾就是64人,属...

  • 跟孔夫子念“之乎者也”第二十九天

    《论语.八佾篇》 第五章: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解析: 孔子说:“没有道德礼义的地方即使有君王...

  • 夷夏之辩的核心在于道德礼义---学论语《八佾》篇第五章

    写于20171122 今天学习了论语《八佾第三》第五章: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这一章是个...

  • 诵读论语

    今日诵读论语八佾篇第一章到第五章 主要还是说的礼 皇帝才能观赏的八佾舞,普通贵族怎可以在家里排练演出呢? 天子祭祀...

  • 和张其成教授一起读《论语》第2天

    3.1“八佾”是古代一种舞蹈,大夫只能用四佾,如果用八佾 ,就是僭越,是违背礼法的。在孔子眼中,礼仪是最重要的。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八佾第五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aokx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