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散文读书
赏析《清明》:谁知我心事?

赏析《清明》:谁知我心事?

作者: 静观水田 | 来源:发表于2023-04-06 23:25 被阅读0次

                                                                                  清明

                                                                          杜牧 〔唐代〕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晚唐诗人杜牧的这首《清明》是中国小孩从小就背得滚瓜烂熟的古诗,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我在小时候背诵这首诗时,感受到的内容是:清明节经常下雨,清明节祭祀祖先的人们伤心欲绝,还有就是整首诗的画面美,让人仿佛感受到春雨时空气清新,孩童的天真有趣,对旧的生命逝去的惋惜和新生命成长的活力。它是每个少年每年清明必吟的诗篇,是流淌在中国人血液中的文化基因。

    等我长大一些,我关注到本诗更多的一些内容:诗人为什么要找酒家?他是借酒消愁?为什么是杏花村,而不是牡丹村呢?

    今天详细地阅读了杜牧的身世,让我对本诗又多了一些的理解,当然也许是牵强附会。杜牧出生在晚唐的一个世代官宦并很有文化的家庭,他的远祖杜预是西晋著名的政治家和学者,曾祖杜希望是玄宗时边塞名将,爱好文学,祖父杜佑,是中唐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先后任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宰相,一生好学,博古通今,著有《通典》二百卷,父亲杜从郁官至驾部员外郎。杜牧对自己的家世也很自豪,他说:“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家集二百篇,上下驰皇王。”杜牧也是才华出众,十几岁时,正值唐宪宗讨伐藩镇,振作国事。他在读书之余,关心军事,专门研究过孙子,写过十三篇《孙子》注解,特别是有一次献计平虏,被宰相李德裕采用,大获成功。因此,杜牧也算得上少年得意。

    杜牧写《清明》时是845年,此时他42岁,从外放黄州作刺史再到外放池州作刺史,杜牧自己认为外放是因为宰相李德裕的排挤,我们可以想象正值中年又被排挤的杜牧处于晚唐时期,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党争延续,他的一腔伟大的抱负什么时候才能实现?

    熟读史书,看透时局,却又无法力挽狂澜,只得将一腔悲愤交于酒肆,他刚“乞酒缓愁肠”,却不料又是“得醉愁苏醒”。我想:杜牧在清明祭祖时,春雨纷纷,空气微冷,道旁的树木在春雨的滋润下越发生机盎然,回忆起祖先官道通达诗书济世的荣光,而今自己外放,不能继承发扬这个优良传统,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这种触及灵魂的疼痛让也他泪纷纷,愁像一团阴影笼罩心头,他想借酒浇愁,于是寻找酒家,正好遇到牧童,牧童遥指杏花村,面前没有酒家,只有远方的杏花村,而杏花村既是酒家所在,可以饮酒忘愁的地方,也是自然界生机盎然的地方,更是幸福的归宿。作者在最后两句,把希望借酒消愁和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交织起来,表现心中对未来的无限期盼。

    抛开《清明》这首诗的背景,这首诗很美,但读诗需要知人论世,结合作者的身世,这首诗除了反映清明节的普遍现象,还蕴含着作者怀才不遇的悲伤和坚信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的复杂感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赏析《清明》:谁知我心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aoy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