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经典的宗旨,贵在简明扼要,只有孟子做到了这一点。他点评《公刘》诗“乃积乃仓,乃裹糇粮,于橐于囊,思戢用光,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启行”的句子,解释用词时只说:“所以定居者有仓库中的积累,出行者有熟食干粮,这样才可以启程出发。”他评价《公刘》诗“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夷,好是懿德”的句子,引用孔子的话来解释,只说:“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夷也,故好是懿德。(所以事物必定依照规则,这是民众心中固有的常识,所以他们拥护这种美德)”用了两个“故”字,一个“必”字,一个“也”字,使四个句子的意义明确出来。有人考据“曰若稽古”都能写个三万字,这种文稿只配用来垫桌角啊。
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古今一体。
容斋随笔·随笔卷一·解释经旨
解释经旨,贵于简明,惟孟子独然。其称《公刘》之诗“乃积乃仓,乃裹糇粮,于橐于囊,思戢用光,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启行。”而释之之词,但云:“故居者有积仓,行者有裹粮也,然后可以爰方启行。”其称《烝民》之诗:“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夷,好是懿德。”而引孔子之语以释之,但曰:“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夷也,故好是懿德。”用两“故”字,一“必”字,一“也”字,而四句之义昭然。彼训“曰若稽古”三万言,真可覆酱瓿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