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则#法院宣判抑郁客人酒店坠亡案:酒店担责两成,赔23万元#的新闻上了热搜。
一
对于这样的判决结果,看上去似乎酒店受了天大的委屈:关我什么事?凭什么罚我啊?
对不住,还真有法可依。
网友们的指责,让我意识到了一个问题,大家似乎忘记了一件事——法律是底线,不需要人情味儿。
法律有所 “偏颇”的例子其实并不在少数。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那个被限制高消费的九岁小姑娘?
小姑娘的生父在杀害妻子和岳母后变卖家中房产,收取了55万卖房钱,但由于房子未能过户,买主要求收回房款,于是这个年仅九岁的小姑娘,被判需要“替父还债”,然而,无力偿还的她在2020年11月25日,被法院发出限制消费令。
这位领着低保的小姑娘对于这一切,一无所知。
新闻报道出来后,引起了网友的愤怒,底下的评论大多都在说一件事:法院太没人情味儿了!
二
说到法律,不得不提一嘴法家。
法家思想的核心就是——法制。
法家思想对后世的法律体系的建立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他们强调“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这样的制度对于当时的平民来说,是非常有利的,事实上,法家的确是当时平民的政治代言人。
但这样的制度对于当时的权贵来说,简直是不可理喻——我们有着高贵的血统,怎么能够“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如今,我们正在为法治社会而努力,法治的目的,本是为了人民的幸福,社会的安康,如今这样铁面无私的法律,是否有违初衷?
当然不是。
事实上,正是因为法律的铁面无私,正是因为法律的“没有人情味儿”,它才真正地属于人民。
因为只有这样,才没有特例。
三
从“我爸是李刚”(当然,该事件已被辟谣。),到“故宫大G女”,人们对特权的厌恶可见一斑。
但随着不断加强的法治建设,权贵的“肆意”被套上了枷锁。
同时,几张图片的流传,更是让法律变得“接地气儿”。
“无论你在天涯海角,我都会带着国徽去审判你。”
这样的法律,似乎固执中带着一丝可爱,严肃里含着几分倔强。
铁面无私的法律,也似乎多了一些人情味儿。
我不知道是否是因为这样,才让人们拿道德来审判法律,用感情来衡量罪行。
道德和法律是不同的。
他们固然有一部分相通,但是他们更多的是不同。
道德是主观感情,法律是客观行为。
法律为道德提供保障,而道德是法律的最终目标。
在该用道德的时候,我们不会使用法律来审判黑白,同样的,在法律审判的时候,我们也不能以道德标准来衡量对错。
四
还是那句话,“如果一个人标榜自己遵纪守法,这个人完全有可能是人渣。”
法律不是居委会,也不需要人情味。
它的存在是作为整个社会的底线。
而一个正常人,一个有道德的人,做事从来不应该以法律为标准。
同样的,法律的使用,也与道德无关,正是因为它的铁面无私,正是因为他的“没有人情味儿”,才能够彻底地消除特权,才能够真正地做好一个把罪恶隔离在人民之外的铜墙铁壁!
法律,不需要人情味儿!
源自:暖阁闲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