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沟通的艺术》
【R原文片段】
你听过一个相当有趣但是带点歧视的笑话,你假设这个笑话不会冒犯一个有点拘束的朋友,结果还是冒犯了对方。
老师想要删除授课内容中的某个主题,让你感到很不舒服。你假设自己是老师,一定会想要知道学生对你所做的事情是否感到困扰。所以你认为你的老师可能也会乐于接纳建设性的批评,结果很不幸,你错了!
一周以前你对朋友发火,说了些让你后悔的话。如果别人对你说了这些话,你会认为两人的关系到此结束了。心想你的朋友也会这样认为,于是你觉得再联络对方也没用了。事实上,你的朋友认为他也有部分责任,结果他认为你才是想要了结关系的人。
我们可以通过这些例子了解到这样的一个现象:有的人会猜想别人以不利于自己的方式看待自己,有的人会猜想别人以对自己有利的方式看待自己。别人的想法一定类似于自己的观点,这种错误的假设广泛且频繁地发生在许多情境中。但是,别人并非总是按照我们的方式思考和感觉的,因为假设彼此的想法类似可能导致问题。你如何能找到别人真正的立场?有时候要靠直接询问对方,有时候靠着和其他人核对,有时候则需要在深思熟虑后做一个成熟的猜测,这些替代性的方式都比单纯的假定“每个人都像你一样反应”来得更好。
【I】
在生活中,人们常常会进入“我以为”这一个错误的思维模式去判断和决定事情,什么是“我以为”思维模式?就是人们用自己的思维模式和想法套用于别人,其实是误会了别人的想法,从而造成一些误会。
我们该如何走出这“我以为”的思维模式呢?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直接询问对方的意思
2、通过他人或者其他途径来确认对方的意愿。
【A1】
前年(时间),有一次我跟前任吵架。原因是他以前经常会找我聊天或者问候我但是最近都没有怎么和我说话,我问他:“你最近忙?”他说还好呀。我以为他开始冷落我,不在乎我了,闲空也不找我不想我(经过)。我很生气没说什么但是对他开始冷淡起来,慢慢的怨气积累太久我们大吵一架,我说:既然这样,就不要继续了,没意思。”他一脸奇怪的问我:“我怎么了?你干嘛这样说?”接着就吵了一架(结果)。
争吵之后我才知道原来是他觉得我平时太忙了,不想打扰我,让我分散注意力,想给我多一些自己的空间才没有像以前那样常常找我。如果我在事发当时能直接问:“既然工作不忙,为什么都不理我呀?是不是不爱我啦?”,就不会发生后面的争吵。(反思)
【A2】
(目标)遇事减少自己的误判
现在准备回家过年了,会有各种聚会、买年货走亲戚等交际活动。在与家人朋友的相处过程中也许会遇到许多类似的问题,我计划按照片段中的方法去避免误会或者冲突,比如:表妹来家里拜访(我家里的亲戚都是在不同城市的),表妹难得来玩,我是否要带她去逛矿山公园的景点。我会事前询问她是否感兴趣想去,而不会一味的觉得她肯定想去就直接决定等会儿我们就去矿山公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