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理工科思维每天写1000字
170628-重新认识“刻意练习”

170628-重新认识“刻意练习”

作者: 知鱼君 | 来源:发表于2017-06-28 19:53 被阅读43次

    “刻意练习”是一个老话题了,相信大家并不陌生,然而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永远可以不厌其烦的讨论“学习”这个话题。所以,今天我想再来探讨一下“刻意练习”,是一次总结,也是对自己的一次反思。

    最开始的时候,我看了一本书叫做《异类》,于是成了“一万小时定律”的崇拜者,觉得只要一件事情,你足够坚持,投入时间足够多,就一定能获得成效。

    后来发现这个理论很扯淡,你工作了十年,也许只是重复一年的工作经验而已,回想起这一种因果式的对学习的简单认知,现在也觉得很可笑。

    如今的我越来越相信“刻意练习”才是科学的学习方法。我是从《罗辑思维》的某一期节目里听到这个概念的,当时听完这期节目后的理解是:所谓“刻意”,就是持续地做你不会做的事儿,要主动去跳出自己的舒适区,而“练习”,就是针对性的重复练习,把大的知识体系拆成小的模块分别去练,并大量重复。

    不过时间久了,很多观念还没有理解深入就已经淡忘,恰巧最近在读万维刚老师的《万万没想到》一书,里面有一篇文章叫做《练习一万小时成天才?》,才知道原来这篇文章就是罗胖那期节目的蓝本。

    万维刚老师的这篇洋洋洒洒长达45页纸的文章,把我四散的概念重新串联起来,引发了我对“刻意练习”的新思考。

    以下进入正题:

    刻意练习

    万维刚老师的这篇文章,开篇就对“一万小时定律”提出了质疑,指出在一个领域成为高手的关键根本,不在于训练时间的长短,而在于训练的方法。而这套方法叫做“刻意练习”。

    对于“刻意练习”,万维刚老师做了四点总结:

    • 只在“学习区”学习。
    • 把要训练的内容分成有针对性的小块,对每一个小块进行重复练习。
    • 在整个练习过程中,随时能获得有效的反馈。
    • 练习时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

    只在学习区学习”

    心理学家把人的知识和技能分为三个圆形区域,最内一层是“舒适区”,最外一层是“恐慌区”,中间一层是“学习区”,有效的学习任务必须在学习区内进行。一旦学会了某个东西,就要立即跳出舒适区,转入下一个困难点。

    我想,这应该是学习的最基本的规律了,但凡最近过的太舒服了,是不是应该提醒下自己,我最近是不是没在学习?

    刻意练习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工作能力主要依靠两种记忆力,“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短期记忆好比是电脑的内存,指人脑在同一时刻能够处理事情的个数,它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高。长期记忆存储了我们的知识和技能,有点类似于电脑的硬盘,它是以神经网络的形式运作,并且具有高度的结构性。

    刻意练习,就是在大脑中建立起长期工作记忆的过程。它必须经过大量的重复训练,和高度的针对练习。

    另外,在有反馈的情况下,才能迅速纠偏,调整方向,一个人进步之快,是实实在在的。

    谁愿意练习一万小时?

    这一部分,有一个观点比较新颖,关于基因与天赋。

    有一项实验表示,每个人都有天生的不同兴趣,这些被基因决定。而大师和普通人的区别就是,大师足够幸运能够在比较早的时候就找到适合自己兴趣的环境,而大多数人一辈子也没找到。所以,家庭和社会能为人才做得最好的事情,就是提供能施展各种兴趣的环境。

    寻找适合自己兴趣的环境,把自己的基因发扬光大,这或许是进化论告诉我们的人生意义吧。

    娱乐与学习

    我常常迷恋一些特别火的综艺节目,比如最近的《奇葩说》,一款网络辩论节目,我也曾经多次在文章里安利这个节目,说它怎么帮助我学习辩证思考,学习语言艺术等等,可是最近倒回头来发现事实并不是我想的那样。

    有一个说法是,“当信息通过戏剧化的形式表现出来时,学习的效果最明显”,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寓教于乐。然而尼尔·波兹曼在它的《娱乐至死》这本书里列举了各种研究成果后,发现这一说法纯属扯淡。“51%的观众看完一个电视新闻节目几分钟后无法回忆其中的任何一则新闻……普通的电视观众只能记住电视剧中20%的信息……”

    以我自己为例,看《奇葩说》的时候,很多新颖的观点奇妙的逻辑都令我大呼过瘾,等这一季结束之后,让我重新说一说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不翻笔记真的是说不上来。

    如果结合刻意练习的四个法则来看,娱乐节目终究是娱乐节目,它永远不可能真正帮到你学习。 首先,看节目的心情是愉悦的,永远处在舒适区当中。其次,你可以把一本书翻来覆去的看,但很少会把一款娱乐节目反复看,没有重复,没有练习,就谈不上学习。最后,娱乐节目是蜻蜓点水式的,也许一个观点,令你在当时醍醐灌顶,之后却再也没有迭代反馈了。

    所以娱乐和学习实际上是水火不相容的,如果你是在娱乐,就必然不是在学习。想要学习东西,一个很简单的原则是,这件事让你感动不舒服,有困难,你在想办法完成,那你就已经处于学习的状态了。

    编程与刻意练习

    最后想从个人职业角度谈一谈“刻意练习”。

    扪心自问,自己不是一个合格的程序员,刚毕业的时候,雄心万丈,想大干一场,一年下来,就变成了接项目做任务交任务,对代码完全提不起兴趣……确实该好好反思一下。

    我觉得,程序员其实是一个和学习非常密不可分的职业,如果一个人决定去当程序员,那基本上就是注定要做一个“终身学习者”。

    我仍然是结合刻意练习的几点谈一谈。

    首先,写程序是绝对的理工科思维,而人是天生的文科生思维,初学程序的人都会感到非常不适应,因为这是要和天生的本能对抗,从这个角度上说,写程序的过程就是跳出舒适区的过程。

    其次,大量重复和针对性练习,是每一个程序员菜鸟成为大牛的必经之路。算法,数据结构,网络,编程语言……任何一块知识的缺陷,都会影响你成为优秀的程序员。大牛程序员因为长期积累的功力,对系统中存在的bug能明察秋毫,而放在普通程序的身上,甚至花一周时间都不一定查得出来,这就是刻意练习带来的差距。

    最后,反馈无处不在。任何一个通过代码想实现的功能,你都能得到程序带给你的最及时的反馈。怎么证明一段程序是完美的,很简单,没有bug。对了就是对了,错了就是错了,这里面真的没有灰色地带……

    其实,写程序也是一条无尽的上升道路,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各种新概念也是迭代很快,所以我作为一个技术人员,当对工作产生疲惫的时候,也许真应该反思一下,是不是很久没有知识更新了,是不是该跳出舒适区,看一看更广阔的世界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不二小師弟:文章重点对刻意练习的误区进行了阐释和举例,结合自身对刻意练习进行了深刻剖析,对自己如何利用刻意练习提出了思考。是很用心的一篇文章。但是如何在其他事物中去设计自己的刻意练习,比如写作,这是我最近的疑惑。
      • 伯涵子弟:关于刻意练习,最近也在持续的思考。有时候想,是否将自己为何那么想、那么做,也觉察出来,对分成每一小块的练习,也要不断地修正和改进。
        知鱼君:@封随意 我这篇其实写的点仓促,好多口语化的表达 :cold_sweat: ,因为这篇大部分是用讯飞语记在手机上讲出来的。。说到“刻意练习”,对于“主观因素”这一块,当然要脱离舒适区,当然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此外,对于“客观因素”这一块,如果能找到一个很好的外部环境(such as 007),能够在这个环境里不断受到激励和反馈,那再好不过了,自己的努力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标题:170628-重新认识“刻意练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atp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