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袭,是最隆重的赞美。——张爱玲
我一直都很喜欢这句话,我也认为它是对的,因为毕竟,如果对方不是因为认可你,喜欢你,也不会特意去照抄你的——然而,我必须摆正我的立场——抄袭是不对的。
先来更新一则小笑话好了:
1. 抄袭与借鉴
【抄袭】定义:指窃取他人的作品当作自己的,在相同的使用方式下,完全照抄他人作品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其形式或内容的行为。是一种严重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同时也是在著作权审判实践中较难认定的行为。
基本解释1——完全模仿别人的作品(傻瓜式抄袭)
基本解释2——把别人的文学作品按着相同的概念誊抄(进阶版抄袭)
【借鉴】定义:把别的人或事当镜子,对照自己,以便吸取经验或教训。
秦牧 《艺海拾贝·南国盆景》里说:“艺术各部门总是可以互相借镜的。”(和而不同)
鲁迅 《南腔北调集·关于翻译》里说:“注重翻译,以作借镜,其实也就是催进和鼓励着创作。”(取精华,再提升)
虽然它们都有明确的定义,但是你们也知道中国的语言博大精深,理解起来不同的程度就会收获不同的效果,我一直觉得抄袭和借鉴真的特别难界定,虽然现在也有一定的法律,比如《著作权法》等保证原创者的权益,但是,这个标准有的时候还真的挺难拿捏的。
生活中我一直觉得有一件事情可以类比,就是上学时候的实验报告。一个人写完了之后,同学会过来和你说:“哎,你把你的报告给我一下,我参考一下。”于是对方COPY下你的模板,再用他自己的数据替换掉你原始的数据,就这样,另一份实验报告就出炉了。你说这算什么呢?说他抄袭吧,可是数据是人家实验自己做的,况且实验步骤就是那样的,流程相似无可厚非;说他借鉴吧,可是框架大纲都是别人搭建的,虽说更新了数据,但是不一样的数据就能体现出创造性了吗?
借鉴,就必然有 “抄袭” 的这个动作,但是,借鉴最终能够被正名为“借鉴”而不是“抄袭”,那就只有一个标准——独创性(并不是“创造性”)——你可以参考别人的模板,甚至拿别人的什么都可以,但是拿来之后再经你手出来的东西,一定要具有你自己的一个“特色”,有别于他人,可以标新立异,让大家知道,即便你们看似相同,但是深究起来,其实各有千秋——其实就是差异化。
双胞胎还会有所不同呢——虽然多数时候只有他们的至亲能够分辨出来——但他们总是不同的,所以他们不是“克隆人”。
2. 抄袭与超越
高中的时候有一次英语测验(班级内部考试,几乎每周一次,不严格的,略宽松),发下来考试结果,震惊了一小群人,这一小群人震惊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他们中出了一个最高分,90多分(满分100);二是这个最高分者是抄的这群人中别的人的。我并不在这群人中,属于旁观者,我不知道如果我是被抄的那一个人,会不会牢骚地说一句:“好气哦!”,但从我事不关己的立场来说,我其实由衷佩服那位照抄者。真正厉害的照抄者是什么样的呢?就是我虽然不会,但是我抄的时候,有本事只捡对的抄,又或者,我虽然不会,但我知道你给我提供的答案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也就是说,虽然这个照抄者没有一定的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他却有超强的明辨对错的能力。当然我不排除我那个同学抄出最高分有他运气的成分在里边,但是我却也知道我那个同学其实他自身英语能力也不差的,只是没有被抄的那个人成绩好罢了。所以有时候我就真的在想,也许真的就存在这样的一种人,他们有头脑、有思想,却也有些懒,所以他们爱吃现成的,不愿意太费力气,“耍一耍”小聪明有时候又能办成事情。这种人呢,一般都属于 “不是不会做,是能做但不愿意做”的那种类型,可能如果某一天,他周围没有别人了,碍于环境所迫,他也能够崛起,但我却总是担心,安逸得久了,在进入忧患,真的能适应吗?——以前或许可以,现在这个变化多端、日新月异的社会,个人成长速度远远落后于发展变化速度的时代,我想,还是多多自己会一些东西更好吧——技多不压身啊~~~
抄袭有时候能够带来超越,但是我不支持这种行为,毕竟不劳而获的这种思想,如果大家日后都这么干,那谁做那个被抄者呢,就怕到最后都没有人愿意做正确答案了。
3. 从抄袭看你的能力之——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
前两天《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上映,伴随着与粉丝与影院之间关于“锁场”的各种巅峰对决,关于抄袭的事情也一度被炒上热搜。
各家有各家的说辞,我们也不知道谁对说错,但是抄还是没抄,我想那个人自己心里是最清楚的。我只是觉得有一点比较好玩的地方是,真的是高处不胜寒,你看我们平时也作文写报告啥的,也经常复制来粘贴去的,但是也没见谁过来找我们的茬,真的是树大招风,人一旦火了,曾经的小辫子就很容易被人抓住(如果曾经,这个人真的就有小辫子)——这个世界上有一部分爱伸张正义的人,他们一身正气,看不惯这些抄来抄去的家伙,居然声名鹊起、名利双收,居然比原作好,他们要打抱不平;还有一部分人犯了“红眼病”,他们见不得别人好,更害怕别人居然比自己还好,所以管他抄还是没抄呢,非要往你身上泼点儿黑墨水不可,他们要“炒作”,要“搞事情”······网上的“言论自由”,可以出来很多“空穴来风”,也可以抖出很多“见不得人的东西”,所以也催生了很多像我这样的吃瓜群众,平均每天都可以看到各种撕、各种怒号、各种充满硝烟的战争。
匪我思存前一段时间出了一篇文章,叫作《今日踩原创,请从匪我思存始》,几条微博下来,简直是怒怼”抄袭“。于是就有网友发了一条微博:“流潋紫也被点名尬抄了,《甄嬛传》抄袭是众所周知的了,但据说霍建华和周迅演的《如懿传》竟然也抄袭了,真尴尬······”
Well,其实看对比原文,真的大家都感到挺尴尬的,抄文章也有技巧好嘛?之前毕业的时候写论文,有一项流程叫作“论文查重”,我想经历过此阶段的人,日后如果抄文章,一定不会这么大段大段地不走脑子,他一定知道几句话之后就不能完全一样,有些词语需要换一换啥的,比如将“认认真真”换成“仔仔细细”——当然,如果你真的从头开始读了这篇小文,那你应该知道,我现在分享的关于抄的技巧,其实是尴尬地用着“讽刺”的语气,你最好别抄!
虽然,到最后,观众才不管你的热门IP到底抄没抄呢,只管看甄嬛最后干没干掉皇后、安陵容啊,喜欢的爱豆参演没参演啊,要不要去贡献票房、蹭收视率啊——有时候这也是一种大环境下的悲哀——我们终究,还是没有学会好好搭理一下 “著作权” 这回事儿。
4. 从抄袭看你的能力之——连抄都不会抄,那你还能做什么?
能抄走的只是形式,就算有时候你能掳走想法,但是思想,是真的抄不走的。
如果你在别人的基础上,还不能提高,那真的是一种没能力的体现,这就像爬楼梯一样,别人把基础给你搭建好了,你踩着别人打造的台阶,不升反降,那,真的,应该,扪心自问一下:“我还能做什么呢?”
当一个人从不拒惮地把他的东西分享给你,除了他真心爱你的原因外,如果他不爱你,那可能他就是瞧不起你,觉得即使无条件把所有东西都摊开了给了你,你也无法在这些基础上锦上添花——如果他不是爱你,那么他就是瞧不起你的能力。
当一个人犹犹豫豫地把东西分享给你的时候,你应该很真心地感谢人家,因为对方可能觉得你有能力,或许有朝一日能够和他势均力敌,成为他的竞争对手,所以他趋利避害,其实不太想分享于你,但是他人又很好,又对你很好,所以即使违背人“趋利避害”的本能,也一样给了你,这个时候,你一定一定要感恩在心,铭记于心,日后,或许你与他平等,或许你超越了他,你都一定要尊重他,想他善意地对待你一样对待他。
当一个人拒绝分享给你的时候,你不能怀恨,因为这是他的权利,不是义务与责任,所以你无权生气,你或许应该感谢他,认可你的能力,怕你借鉴了他从而超越他,你或许应该回过头来,自己尝试看看,有时候,人的很多作为,都是在没有帮助的时候,被硬生生地逼出来的。
总之,请你记得,永远抱有一颗善心,一颗感恩之心,有借鉴参考的心可以,但别去抄袭,愿大家,最终都能实现自己的超越!(最近写东西真的是,我总想在最后面来点儿升华和提倡,实在是太做作了,不行,我要控制我自己,下一篇,绝对把地气儿铺起来)
原创是个很高冷的词,高冷到了什么地步呢?就是从0到1,虽然只有一步,但也只有一步,而从1开始往上,虽然也在提高,在进步,在优化,甚至会有到2xxxxx,完全没有1的时候,但是,却永远都是在1的基础上在增长。
从无到有的过程,后面再多的积累,也无可比拟。
这就是原创的魅力与自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