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孩子的人际敏感期是从4岁左右开始,从一对一交换玩具和食物开始,到寻求相同情趣的伙伴开始互相依恋,从和许多小朋友玩到只和一两个小朋友交往,孩子自己会经历整个交往的全过程,而这种交往的过程是与生俱来的。
通过观察孩子对于社会性交往的需求年龄不断在提前,3岁左右的孩子常常会因为不能获得同伴的认可和接纳而表现出沮丧和难过,一个两岁8个月孩子因为大哥哥不跟自己一起骑车,伤心的哭了起来,这里面除了执拗敏感期的作用,也间接的表现出孩子对于和同伴互动的渴望。
四岁左右的孩子开始慢慢了解了友谊,同时他们也会对于同伴不友好的行为给出自己的反馈,比如我不跟你玩了,这恰恰体现了孩子对于友谊朦胧的认识,他们虽然还不知道什么是友谊,但是却也开始根据自己的认识去选择同伴。
儿子快四岁了,平时放学都会和班上的小朋友一起玩,其中有两个快五岁,他和另一个小朋友快四岁,下午的时候和他一般大的小朋友请假了,于是他自己就落单了,中间我曾试图提醒他可以找他们一起玩但是被他拒绝了,“我不跟他们玩,我自己玩”就这样他要么一个人玩,要么和另外一个认识的小朋友玩,中间也曾因为没有人跟他玩有点伤心,我问他那你可以做些什么“我做什么他们都不跟我玩”而事实上我观察的情况是另外两个小朋友时不时也会找他,但是其中有一个朋友喜欢动手抢他手上正在玩的玩具,儿子一着急就会动手,这样他们之间也就出现矛盾,不再跟彼此亲近。
宝宝因此对这个小朋友有点抗拒,进而也排斥另一个和他关系还不错的小朋友,这样的情况下坐在边上的我虽然明了一切但也的确有点着急。
回到家宝宝要玩积木,本来想睡觉的时候再跟他聊,突然想到那为什么不借助游戏了,于是就和宝宝玩起了角色扮演的游戏,一轮下来了解到,宝宝眼中的不和他玩是因为他们心情不好,等他们心情好了自然就会和他玩,难怪他每次都可以安静的自己一个人玩,我也意识到在人际方面是不是自己给宝宝传递了这样的信息,这样的复制真的让我即惊讶也惊喜。
后面的两轮我们一起想了一些除了我不跟你玩之外的几种说辞,同时我也希望他理解什么是友谊以及理解别人的感受,半个小时宝宝虽然很认真,但是思维却没有转变,虽然他自己也想了很多方式去回应,但是他还是会说因为他们心情不好,不过他很喜欢这种方式,结束后自己还琢磨了一会。
我也知道人际关系这项社会技能他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从家庭做起,强化于学校,实践于社会,每一步都是不可或缺,量变才会质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