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黄帝外经》之七十四《补泻阴阳篇》

《黄帝外经》之七十四《补泻阴阳篇》

作者: dfdfe6765618 | 来源:发表于2020-05-15 05:59 被阅读0次

雷公问于岐伯曰:人身阴阳分于气血,《内经》详之矣。请问其余。岐伯曰:气血之要,在气血有余不足而已。气有余则阳旺阴消,血不足则阴旺阳消。雷公曰:治之奈何?岐伯曰:阳旺阴消者,当补其血;阴旺阳消者,当补其气。阳旺阴消者,宜泻其气;阴旺阳消者,宜泻其血。无不足,无有余,则阴阳平矣。雷公曰:补血则阴旺阳消,不必再泻其气;补气则阳旺阴消,不必重泻其血也。岐伯曰:补血以生阴者,盲其常补阴也;泻气以益阴者,言其暂泻阳也。补气以助阳者,言其常补阳也;泻血以救阳者,言其暂泻阴也。故新病可泻,久病不可轻泻也;久病宜补,新病不可纯补也。雷公曰:治血必当理气乎?岐伯曰:治气亦宜理血也。气无形,血有形,无形生有形者,变也;有形生无形者,常也。雷公曰:何谓也?岐伯曰:变治急,常治缓。势急不可缓,亟补气以生血;势缓不可急,徐补血以生气。雷公曰:其故何也。岐伯曰:气血两相生长,非气能生血,血不能生气也。第气生血者,其效速;血生气者,其功迟。宜急而亟者,治失血之骤也;宜缓而徐者,治失血之后也。气生血则血得气而安,无忧其.沸腾也;血生气则气得血而润,无虞其干燥也。苟血失补血则气且脱矣。血安补气则血反动矣。雷公曰:善。

陈士铎曰:气血俱可补也,当于补中寻其原,不可一味呆补为妙。

相关文章

  • 《黄帝外经》之七十四《补泻阴阳篇》

    雷公问于岐伯曰:人身阴阳分于气血,《内经》详之矣。请问其余。岐伯曰:气血之要,在气血有余不足而已。气有余则阳旺阴消...

  • 养生丨中国中医药报中的“古琴”

    古琴指法里的虚实补泻 《黄帝内经》有言: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中医中的补泻思想渗透到中医治疗的各个方面,包括用药、针...

  • 《黄帝外经》——阴阳颠倒篇第一

    黄帝问广成子窈窈冥冥之旨,叹广成子之谓天矣。退而夜思,尚有未获,遣鬼臾区问于岐伯天师曰:帝问至道于广成子,广成子曰...

  • 《黄帝外经》之二《阴阳颠倒篇》

    黄帝闻广成子窈窈冥冥之旨,叹广成子之谓天矣。退而夜思,尚有未获。遣鬼臾区问于岐伯天师曰:帝问至道于广成子,广...

  • 医道一家(一)——人参杀人无过,大黄救人无功

    人参入阴,大黄入阳。大道至简,阴阳同源。 中医治病,以药之偏性中和治之。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注1)。一补一泻,...

  • 灸法补泻

    灸法之补泻,始载于《内经》,后见于《针灸大成》,本篇仅叙述关于艾灸之补泻,以供参考。 《灵枢.背腧篇》:“以火补者...

  • 悟医道真(八百七十九)

    “帝曰:余闻补泻,未得其意。” 黄帝曰:补虚泻实,余已闻其法矣。但未得其所以补,所以泻之意旨耳。 “岐伯曰:泻必用...

  • 哲学第七节: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二)

    课程总结: 4.指导疾病的防治(阴阳偏盛-实则泻之(热则寒之,寒则热之)阴阳偏虚-虚则补之(益火之源,壮水之主) ...

  • 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灵枢 经脉》篇云:“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补虚泻实是针灸治疗...

  • 素问54 针解篇

    【原文】黄帝问曰:愿闻九针之解,虚实之道。 【翻译】黄帝问道:希望听你讲讲对九针的解释,以及虚实补泻的道理。 【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黄帝外经》之七十四《补泻阴阳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azzg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