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学习第六个习惯:统合综效。在阅读过程中可思考3个问题。
统合综效是七个习惯中,最绕口的一个,而在与人合作过程中,这个习惯又是极其重要的,它代表着一种保持极度开放的心态,重视倾听和接纳不同人的观点,放下偏见并且尊重差异,通过互补来实现价值的增量。只有统合综效,才能在交流与合作中,产生创造力。
在本章开篇,史蒂芬柯维就讲到:“与所见略同的人沟通,益处不大,要有分歧才有收获。”请思考,自己在遇到困惑或者麻烦,需要做决策的时候,是偏向于找“所见略同”的熟人呢?还是不认识但见识更高的牛人呢?不用写硬性的答案,试着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写一点自己的故事随笔即可。(这本身也是对自己的重新审视)
其实大多数情况下,我遇到困惑的时候都不会找别人,一般都是自己想或者求助于书本等等,一个原因是自己被一个观念凡事靠自己的观念束缚着,觉得找别人,暴露自己的缺点很丢人,还有一个原因是有时候不是不想找别人,而是发现不知道找谁,感觉自己认识的人很多,但是深交的很少,所以有困惑的时候有时想不到找谁。但是进入108之后,整个人外部看起来好像没什么变化,但是心态在变化,变得更加的积极主动,更加的开放。有困惑的时候会去向比我更有经验的朋友求助,我虽然没认识太多的牛人,但是在认识牛人的过程中,而且自己表现的更加真实。不那么害怕暴露自己的缺点了。而且发现效果还不错,上次遇到问题后,求助菜菜姐,听取菜菜姐的建议,不但解决了当时的困惑,而且更新了思维,增进了友谊。真的很棒。
关于沟通的三个层次,请写下笔记摘录
然后,查看「寻求第三条道路」的那个案例:
“丈夫想一家人钓鱼,妻子想回去看望母亲,两人发生意见争执”。
读完案例之后,请先不要读下去,试着按照『统合综效』的方法,包括之前我们提到的双赢思维、移情倾听等方式,来找到是否有更合适的解决方案——第三条道路。
此部分不用书写,只需在脑中思考方案即可,然后继续读,看史蒂芬的方案和你的方案,哪一个更好?
沟通层次一:低层次的沟通,源自低信任度,其特点是人与人之间相应提防,步步为营;经常借助法律说话,为情况恶化做打算,其结果只能是赢或者输,而且这毫无效率可言,即产出/产能不平衡,最后只能让人们更有理由进行自我防御和保护;
沟通层次二:彼此尊重,相当熟悉的人才办的到,为了避免冲突,双方保持礼貌,但却不一定为对方设想。即使掌握对方的意向,也不能了解背后的真正原因,也不可能完全开诚布公,探讨其余的选择路径;
沟通层次三:统合综效,源自高度的信任可以带来更好的解决方案,每一个参与者都认识到这一点,并全心享受这种创造性的事业。由此产生的文化氛围即使不能持久,至少当时可以达到产出/产能平衡;
我的第三种选择就是:一家人带上母亲找一个离家近的地方钓鱼,休闲。
你是统合综效的推动者还是绊脚石?
这个问题来自于章节后「付诸行动」的课后思考题,第(五)题,如果没有时间完成其他题目,请一定做一下这道题,他会帮我们就『统合综效』这个习惯,做一次较为全面的自我梳理和审视。
请写下你的得分,是推动者还是绊脚石?
大多时候,我们不会给自己负面评价,但是一旦把评价的条目列的较为清晰时,你再看答案,或许会发现,你对自己的评价,可能有所偏差。
1-3、2-4、3-4、4-3、5-4、6-2、7-4、8-3、9-4、10-4
总分:35分
23-44分:做的不错,请保持
今日金句:
1.我以圣者的期望自勉:对关键事务——团结、对重大事务——求变、对所有事务——宽大;
2.统合综效的精髓就是判断和尊重差异,取长补短;
3.统合综效的实质是尊重差异,建立优势并弥补弱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