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快要放寒假了。
每次孩子放假都是我松懈,不思上进并且过着每天追剧这样的日子。
所以正想着过几天要追什么剧,今天听到傅佩荣老师讲的《系辞上传》中的一句话:日新之谓盛德。
唉!好励志啊!
有时候这样的“日新”只能靠上课老师带,回来后再靠着那样的热度维持一个多月,其他的时间就只能靠自己了。
昨晚老公回来很激动的跟我讲了他看到的一篇触动他的文章。是说“你很聪明,但就是不够努力”这种话的陷阱。
我很认真的听他讲,问他是不是有类似投机这样的心理。
他眼睛放光的说:就是这样的话触动他最大。并且表示以后不会对孩子说这样的话。
我们又讨论了努力与努力的方向。
我有时候在想要论述一个观点的时候,往往会先找些例子,想要旁敲侧击的说。
但是大多数时候听的人不会很有耐心,也不会主动的跟着我的思维去听我到底要表达什么样的观点。往往我说了一半话题就被扯到别处去了。刚才所举的例子就会像对着空气一样尴尬的站在那里。
再往后呢,别人会热烈的继续其他的话题,而我还尴尬的沉浸在之前的话题。
毕竟不是我的专场,也不是我的课堂。
老公近半年来对我好像已经到了宠溺的地步。我说什么样的话题他也就是那样听着,不评价不打断,不会像以前那样怼我,甚至不会调侃我。
我虽然放松了不少,但讲到了一半又会觉得自己想说的话题过于庞大,且时间有限,于是自己就不说了。
老公也不会再追问,我说与不说都没有关系。
话题再拉回到“日新”,“努力与努力的方向”。
听傅教授解释“日新之谓盛德”的时候,我脑子里面出现的画面,是每天依然站桩,正坐,背易经,跳舞,写文章。
而努力的方向呢?
什么是方向呢?
昨天看到老师在一篇文章里写“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这八个字一下子印在心里。
收获,大概就是方向吧!
我今天种下一颗麦子,不可能会指望到时候能收获一棵水稻。
老师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着急的想要看到成果,只要脚踏实地的努力。
可见这句话并不是没有方向的。而是心里知道了方向,便一直向着这个方向努力。
我不知道方向在哪里,只是懵懵懂懂的走,却又不停的想要结果,觉得自己应该能得到更丰厚的回报……
早晨孩子起床又喊肚子疼,还不穿鞋子站在地板上,他已经断断续续的疼了两天了。我就埋怨他不肯听我的话好好的站桩,好好的艾灸和按摩,每天只知道看他的平板。
细细的对照一下,我这个话其实也是投机的。
因为我并没有花足够的时间和注意力去陪他站桩、艾灸和按摩。
因为如果不做,我就可以抱怨他,说他没有听我的话。
可是一旦做了,不仅要耗力,还不一定能完全好。
如果不能完全好,就会更麻烦。
或许我还要带着他到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还要接受别人的眼光与训斥。
所以,还是不要总是做“如果……就会……”这样的造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