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南山踏浪
轻秋,周日闲暇,天气晴好,诸好友至海边徒游。海边徒游需有前提:一者需海水清柔、沙白细净;二者严禁游人如鲫、熙攘喧嚣。徒者于海边或行或坐,面朝大海,尽情舒展肌体,伴波涛呼吸,追朝阳沉浮,怜晓露莹逝,感晨曦尽染;徒者放松身心,与自然一体,如沐浴、如包容、无嗔无痴,而后自有喜悦而来,周而复始。
至龙虎滩,竟少有游客,正值中海文旅小镇开发,喜忧参半,虽增一处人文景观,惜建筑距离海滩颇近,环滩公路既吞沙滩之美,也减亲海之趣,龙虎滩得名本在于海岸线如卧滩老虎,如此一来,名不副实,逊色许多。海岸多有绿纱遮围,不顾撩纱而过,豁然开朗,踏沙沿海向南山湾而行。
海滩细沙洁柔,乳白色的潮汐轻轻抚过,一眼望去,如披上婚纱的新娘。徒者不由止步,竟有些不忍践踏这天然的肌肤。幸好潮汐把岸上遗留的脚步不断抹去,徒者回首,看着脚印一个个慢慢变浅、慢慢消失,就好像在感悟走过的岁月,还有岁月在心理的残留,一时颇为感慨。三只不知名的小鸟随着潮汐啄食,每次海浪涌来,总能堪堪跑开,偶尔几次贪食,抬首海水已至眼前,方扑舒着翅膀跃飞而起,退潮后,又继续奔跑啄食。徒者拟学之“赶海”,一浪袭来,仓皇狂跃,被“海赶”矣!远处一木船摇曳而来,隐约可见两渔者,一掌舵一撒网,海天一色下,灰墨色小船随波涛起伏,如此和谐。
岸上一老者在垂钓,不是踞崖踏石,仅执一杆简易鱼竿,站在沙滩上,对着潮头下钓,好奇如我,趋近观赏,钓者脚边小桶,已有四、五小鱼在桶里打旋突围,甚感惊奇。
顺滩再行几里,渐近南山湾,渔者渐多,多艘返航木船岸上休整,或从拖网摘取鱼只,多是当地所称“姑鱼”,老渔者称体积较大的可抹薄盐,油炸后佐餐稀饭,甚是美味!体小者则可用来喂养鸭鹅;或折叠渔网清理木船准备继续下海,木船下垫活动两轮,方便沙滩拉纤,直至涉水后即可取下。
至南山湾,不远处则可见虎仔山,岸边小路铁索悬牌,危险劝阻由此登山,于是徒者拟内趋岸边小路而登。
篇二:虎仔登高
离沙滩北行,顺山道蜿蜒而上,道旁绿树成荫,有一巨石,兀立于道边临海处,圆型且有虎首之状,山之名由来?再上登里余,斜坡直上,为一平台,四周石垛间布,此即为虎仔山之巅。徒者依垛远眺,外环翠绿防风林木,内环上弦月状洁白沙滩,海天湛蓝一色,心旷神怡、如梦如幻!近滩有多簇崖石,或做珍珠散落、或轻展如莲,更有一崖,草木少许,经千年波涛冲刷,劲风侵袭,已风化成柱状,层层相叠、密集相排,已为虎仔山历史的铭牌。
徒者道边休憩,铺毡毯石座、摆茶具轻食,敬天地以清茗,纳海息以涤浊,闲聊嬉笑无俗世愁怨,推杯换盏感天地真情,不亦乐乎!
篇三:凤岗访古
山下不远可见一村落,徒者随性沿田埂而行,举目皆绿,除少许菜圃果园,竟有大片草甸,似为谷物收割后放养,青草茂盛,无埂无路,徒者没膝而行,幸连日天气晴朗,田土晒实方可垫脚。田间小溪汩汩而流,有牛群悠闲晃荡,或低头嚼青草,或抬首思苍天。徒者旁过,沉稳者甩尾漠然,俏皮者挡路凝视,见徒者止步惶然,方昂首而去,徒者中红衣人尤为忐忑。草甸中央有一斜顶小屋,久荒,屋边一树茂密,枝丫舒展,远眺小屋绿树竟也如一卧牛状,树下一小牛徘徊,此景如画,动静相宜。
出草甸登江堤,可见濠江波光潋滟、清澈见底,江面一岛似龟,应是濠江“龟蛇守门户”奇景之一。堤的尽头有一小亭,似有些历史光景,饥肠辘辘的徒者无暇细观,江边村民洗刷“薄壳”(海瓜子)之声,更惹垂涎欲滴。
小亭即在村口,此村便为“中国古村落”——达濠凤岗村。村落距今恰好七百年,入村可见百年古榕郁郁葱葱,村屋多为石块砌墙,照壁斑驳,屋檐飞耸,宗祠为传统四点金格局,居村落中央;淡苔石板贯穿村道,榕树挂下时隐时现;另有奇石相对拦路而立,仅余一人空隙可过;偶见古井,井水清澈似可汲饮;庙宇香火袅袅,处处彰显独特的潮汕文化。
穿村而过,路边一食肆,大喜,借“靠海吃海”之名,寻特色食材,肆意慰藉饥肠,辘辘之声渐息,徒游至此,惬也!
2019092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