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际隔阂,父母皆祸害

作者: 竹子蔷薇 | 来源:发表于2017-02-07 20:31 被阅读280次
    文|竹子蔷薇

    —01—

    万家欢庆新春时,在后台收到读者留言:“我该怎么办?我想搬出去,不然的话,我估计会自杀。我和父母,实在是相处不来。”

    十分绝望,百般焦虑,万般无奈。

    他是家中独子,大学毕业后回到父母身边生活。

    父母眼中,早该成家的他,却一直“不务正业吊儿郎当”的过着日子,不谈恋爱,似乎从来不去规划未来,怎么看都让人生气和着急。

    每天见面说不上两句话,话题就会被很快的转移到“你要快点找个女朋友快些结婚成家”,“打游戏算什么工作,赶紧考个公务员”“XX又开了个楼盘你找时间去看看,把房子赶紧买了,随时结婚都能用上”……

    他不能反驳,不能否定,不能解释,不能辩解,否则,就会被骂得很惨,会被万般的控诉、否定和责难,会被质问“你怎么不识好歹?”“我这样还不是为了你好?”“你怎么这么没良心?”“天下有哪个父母会害自己的孩子?”

    他像皮影戏中的小木偶,看似生活着,跳跃着,手足舞动,演绎人生,却一直被牵引、被控制、被纠正、被操纵。

    父母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感悟Ctrl +C,然后Ctrl+V到他的身躯中,却对移植后的排异反应视若罔闻。两代人思想的鸿沟,像永远无法逾越的河流,横穿在他和父母之间,他痛苦,绝望,拒绝,却不敢脱离,更不想背上“不孝”的道德骂名。

    他不是一个人,他是一群人。

    —02—

    豆瓣网上,有个“Anti-Parents父母皆祸害”小组,2008年创建,迄今已经有12万多人。

    他们聚集在这个虚拟的团体中,用文字述说、疗伤、控诉、慰藉、寻求解脱:

    “反对不是目的,而是一种积极手段,为的是个人向社会化进一步发展,达到自身素质的完善。我们不是不尽孝道,我们只想生活的更好。在尊重遵守社会伦理的前提下,抵御腐朽、无知、无理取闹父母的束缚和戕害。”

    没有指责,只有恳求;没有强迫,只有期盼;可以退让,但绝不妥协。

    他们想要的,无非是作为独立个体生活的权利,而这一点,在中国家庭中,却尤为困难。父母作为家长的权威,凌驾在所有规则之上,听话就是孝顺,不从就是忤逆。

    —03—

    父辈们总说:我吃过的盐比你走过的路都要多。可是,他们忘记了,在他们的时代里,“通信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而现在,一键可以连接海内外,一觉可以穿越国内外。他们几十年的路途,现代科技也许一两日就可以实现了。

    究竟是“为了孩子好”,还是为了体现自己大家长的权威,才会听不得反对,容不得异议,看不得忤逆?哪怕孩子过得不快乐,不幸福,也在所不惜。

    小区里有个哥哥,为人谦和友善,从小听话懂事,堪称“孝顺”典范。

    成家时,因为听话,放弃了恋爱多年的女友,接受包办婚姻。一时愚孝,让婚姻沦为名副其实的坟墓。尽管为实现父母抱孙子的愿望,两人在三年生育了两个孩子,却始终走不进对方的心里,培养不出感情,挡不住分道扬镳的步伐。

    两人决定离婚的时候,整个家族沸腾了,电话轮番轰炸,群起而攻之。

    “怎么可以离婚,在我们家族从来都没有过,就算不要你这个儿子,也不能接受离婚”、“孩子都两个了,离婚了孩子怎么办?”、“如果你一定要离婚,那你永远都不要回来了……”

    离婚战拉锯了十年,消耗了两个年轻人最美好最青春的时光,最后还是以失败和妥协告终。没有人真正关心,十年来,两人心中有多么的疲惫;也没有人,真正站在他们的立场,理解他们对幸福和温情的渴望;更没有一个人,清楚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界限,明白婚姻原本只是他们两个人的合约,别人无权干涉。

    一种蛮横的、强制的、权威的命令,维护了父母想要的完整,让形式婚姻下的两颗心一片荒凉。

    父母想要的,是形式上的完整,是集体主义中的共性,是大流涌动下的安全感,于是他们可以接受包办婚姻,可以相亲,可以为家为孩子活着而妥协;而我们期盼的,是在婚姻中是否切身感受到幸福,是否自我愉悦,是否在一段关系中亲密而健康的成长。

    —04—

    武志红在《巨婴国》中说:形成个体性自我的关键,就是哺育一个人的感受。大家庭的可怕之处,不在于虐待,而在于感受被否定。

    当孩子的感受完全被否定,自我个体性将无从谈起。而一个连自我都已经丧失的人,又有什么能力和勇气去创造幸福?

    父母爱你,并不单纯因为你是你,很多时候,附带了条件。

    小时候,如果你不乖不听话,妈妈就可能不喜欢你;长大后,如果你不够有出息让父母有面子,有可能不待见你;如果你不成家生娃传宗接代,有可能训斥你;如果你……

    总是要有那么多的“如果”,那么多的条件,才能换来父母来之不易的“爱”。

    —05—

    心理学上,两代人观念相冲,意见向左,价值观相背离,如果孩子忍让、退却和妥协,以得到父母的认可和接纳,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必然充满了自卑和讨好。

    可怕的是,这种自卑和讨好,会在一个人的自我成长中深入骨髓。

    比如我。小时候,喜欢文学,高中文理分班时,父母说理科方向广,便没有坚持,而读了理科;报自愿时,想学文,父亲说学门技术以后好找工作,便填了工科;毕业后,父母觉得女孩稳定好顾家,体制稳定而保障,便去了院校,开始在小城市朝九晚五的打卡。

    直到开始写文,慢慢自省,才逐渐认知到自我需求和感受,才开始审视早些年父母观念在我身上的复制,才尝试走出枷锁做回自己。

    邵峰说:不合群,意味着在诱惑和利益面前,有很多的放弃;合群,意味着对自身,有很多的妥协。

    在代际隔阂中,又何尝不是如此?

    顺从,意味着在自我和个性面前,有很多的放弃;抵制,意味着对世俗的口碑,有很多的折损。

    父母在集体经济时期成长的路径,粘贴到如今不断改革的画布,只会成为不可调和不断冲突非常突兀的笑话和枷锁。

    时代在前进,观念要进化,希望更多的父母能认知和尊重孩子个体的自由发展和独特成长,也希望更多的孩子,可以接纳父母那一辈的价值和思维。

    纵使不能自省和成长,也请不要相互祸害。

    竹子蔷薇:大学老师,专栏作家,分享书籍和电影,记录思考和成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代际隔阂,父母皆祸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bmm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