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东湖的湖心亭里,有一副著名的楹联,是清代学者俞樾题的,曰:
《北宋遗珍 东越名园》-东湖·湖光山色,临海市园林管理处发行;编号2002(1105)-0079(25-4),牡丹邮资图,面值60分好水好山,出东郭不半里而至;宜晴宜雨,比西湖第一楼何如。
俞樾(1821-1907年),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浙江德清人。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他是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日本井上陈政皆出其门下。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史学、训诂学,乃至戏曲、诗词、小说、书法等,可谓博大精深。海内及日本、朝鲜等国向他求学者甚众,尊之为朴学大师。在他那本《春在堂随笔》里,有一段游览临海东湖的小记:
《奇山秀水》-湖光如镜映秀楼,临海市人民政府发行;编号2001(11)-0359(10-5),丹桂邮资图,面值60分杭州有西湖,台州有东湖。东湖之胜,小西湖也。出东郭一里而近,四山环抱,一水如镜,有堤以分里外湖。外湖之中,有湖心亭,杰阁三层,颇极轩敞。亭后一平桥,曲折以达。于堤桥之半,亦有小亭,署曰“半句留处”。东湖书院,面湖而建,有小楼三楹,足揽全湖之胜。其后即里湖,有东湖樵夫祠,建文时殉难者也,不知姓名,彼中人私谥曰忠逸先生。余偕陈鹿笙太守往游,因记崖略。
这里的“半句留处”的“句”,通“勾”,此亭现名为半勾亭。而里湖(亦称后湖)的樵公祠和东湖书院都已拆除,在原书院处,现建有一座樵云阁。这樵公祠和东湖书院都是清太守刘璈在治台州期间重建的,刘璈于同治十年(1871年),大张旗鼓,大兴土木,大修深浚,拓而广之。他重开后湖,改宋代湖山寺为东湖书院。复建樵夫祠、仰止桥。移建流杯亭于前湖,并易名半勾亭。重建三层高的湖心亭,使之与半勾亭、樵云祠三点错落,连线成三角形。
《北宋遗珍 东越名园》-东湖·樵云阁,临海市园林管理处发行;编号2002(1105)-0079(25-7),牡丹邮资图,面值60分东湖是个人工湖,开凿于北宋端拱二年(989年),初为船场水军营,当时它并不在城外。熙宁四年(1071年),郡守钱暄将城墙内移里许,为了方便,一面就此取土筑城,一面对之进行疏浚开拓,改凿为湖,并在湖中建造了共乐堂、流杯亭,使之成为城区与巾山相对应的、最为便捷的游观场所。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临海》-东湖毓秀,临海市委宣传部发行,年代不详;编号LP1(10-2),牡丹邮资图,面值40分 《江南长城》-东湖春色,临海市人民政府发行;编号2001(11)-0357(10-6),丹桂邮资图,面值60分东湖以前是没有围墙不收门票的,我们上学时经过其中可少走许多路程,所以几乎每天都会在湖边走一个来回。湖畔以前也住有不少人家,我的一位同学原先就住在湖滨,后来全搬迁了。现在这种加围墙并收费的做法,从文物保护的角度似乎是应该的。但作为一个市民的公园,却不应该如此封闭。虽说本地人不收门票,凭身份证即可免费入园,但有几个人会身份证随身携带?诺大的杭州西湖都可以采取开放模式,这小小的东湖就做不到吗?确实值得当局者思考。
(登载《台州邮趣》2017年10月10日第4期 总第15期,第二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