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作家尼尔说“打孩子,只是父母逞一时之快,逃避父母本该寻求有效教育方式的责任而已。
楼上邻居在教育小孩,教育了一晚上,砰砰乓乓的,从我搬过来至今一个月了,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连我都知道,他的父亲最喜欢大声吼叫,你到底想干什么,你是不是有病。他的母亲也会在一旁不停说着,还哭不哭,再哭就打死你。
当事人不觉得过分,我这个旁观者却听的很揪心。算算时间,整整哭了两个小时,声嘶力竭。考虑着要不要上去敲门劝架。最终我也没有去,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人家未必肯听我的。
我猜想,这个小孩在如此环境长大,是无助的。没有人教他表达情绪,没有人教他倾诉。他只能哭,他只会哭。但凡有人教他,说说你的心里话吧孩子。他一定会说,不要打我,请抱抱我吧。
不禁想到一个姐姐在公众号后台的留言,
她说她读幼儿园的时候,学了一句tmd, 当时不知道什么意思,回家和妈妈玩球,对着妈妈说了一句tmd,她妈妈一巴掌甩下来,起身走开了。她现在都是三四岁孩子的妈妈了,可是还是想不明白,到底是怎么样的心,可以就那样一巴掌打过来。
孩子真的可以通过打教好吗?
我们曾推崇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狼爸虎妈的教养方式,真的是对的吗?相信这么多年以来的社会见闻,已经告诉了我们,这是不对的,这是错误的,扭曲的,暴力的,是应该被所有父母所抛弃的。
优秀如董卿,也会谈及父亲的严厉教育,满眼委屈的泪水。也会在成年以后深受其害,需要自我救赎。可试问,我们生活中,又有几个董卿那样优秀的人呢?
那些没有治愈童年创伤的人,一辈子将活在父母的阴影之下,他们就像代际遗传一样,孩子长大成年,又活成了父母当时狰狞的样子,多么可悲啊!活成了自己最讨厌,最害怕的样子。
要知道对孩子发的三分脾气都会变成七分伤害,满腔的愤怒,忍不住时的大打出手,其实并没有真的在教他们。
他们就是一张白纸,我们在上面画什么就是什么,他们其实真的没有那么坏,是你太严厉了。他们真的没有那么不可理喻,是你太急躁,忘记倾听他们的心里话了。
还记得嗯哼有一次发脾气,冲着霍思燕吼,反正长大了也不想给妈妈买100个化妆品了,霍思燕第一反应不是生气,而且问他怎么了,关心他为什么这么说,后来,宝宝自己说出,因为感觉妈妈冷落了他。
孩子什么都懂,但不是很会表达,我们大人也不用急着生气,多想想原因,倾听,孩子是能教好的。
反之,你那样教他,真的能教的好吗?
其实,暴力只会让事情越来越糟,最后脱离你的控制。
第一,小孩子会更暴躁,易怒。在家长的潜移默化之下,孩子甚至还会有暴力倾向。
第二,孩子会变得不善沟通,不相信别人会无条件爱自己,会自卑,这种不信任会一直延续到成年。
第三,孩子反叛心理更重,有时候不但没达到教育的效果,反而变本加厉。
本来是爱孩子的父母,把自己弄得身心俱疲,不停质问自己究竟为何要生下来。孕育生命,教育孩子,本事一件慈爱,温柔的事,怎么会搞得这么辛苦。那是因为一开始图暴力震慑力强,图省事,采用强制措施,时间久了,效果就没了,后面只会有忙不完的事。
教育孩子这件事,实则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人而异。但我们要秉持的就是,要采用温和,循循善诱的方式去教育孩子,不要急躁,要学会换位思考,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把你想成他那个年龄,这样你的同理心与共情能力就会提升很多。
我们对待孩子,无非就是,爱心,关心以及耐心。他们是世界上最无条件爱我们的人,我们看待他们也要更纯粹一点,不要老是把小孩想的很坏。相信我,世界上没有哪个孩子,生来就是为了折磨父母的。
尼采说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曲折地接近自己的目标,一切笔直都是骗人的。
你不能指望一个三岁的孩子,有十三岁孩子的自控力与理解能力,要看到孩子的年龄阶段,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养孩子大家都是第一次,来吧,我们重新开始,学习科学育儿。
感谢阅读,这里是苏涉青,这是我第二次以楼上小孩作为切入点写了,确实殴打小孩情况比较严重,作为旁观者,我一直在思考,要如何帮忙,如果大家有什么建议,麻烦留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