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人生四十不惑,没说人生为什么四十不惑。人类中轴时代的三大牛哲——苏格拉底,佛陀,孔子,不著书不立言不定义,只是表达,如果著书立言定义了恐阻碍人们对观点的理解。也阻碍了这个观点本身的发育和成长,每一个观点和每一个有情一样,都有生命周期,有情身亡,色飘零在聚散之中,识入轮回又再生。固佛陀言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每一个观点后面都是否定观点甚至否定自己说过。例如金刚经中第十三品 如法受持分言: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
这就是典型自我建设自我否定逻辑,
所以即使读论语读到四十不惑时你猛然觉得确实四十这个年纪该不惑了。至于为什么?一千个人应该有一千个答案。个体存在不可被替代也就意味着个体感受也不能被代表。
“不惑”我想是因为两个字——知道。
人生四十,应该知道人生有多甜,多苦,多平凡,多精彩。
人生四十你应该知道了何为我讨厌之自己,何为我喜欢之自己,何为虚假之自己,哪个又是真实的自己。所以到了五十岁,十年后你知道了天命,不知道者何以知天命。五十岁以后大多数的人可能性越来越小。不惑之十年知道了,遵循自己的知道重新构建自我和人生,如鹰之四十褪羽抽爪磨喙,一身鲜血无爪无喙,蛰伏于悬崖峭壁,要么死亡要么重生,待到新羽长出,待到爪喙复利如刃,又完成了一次弱着到王者的成长,乃可搏击长空,笑傲苍穹。
人到中年一身习性沉疴,要么带着它们步入知天命之年而后盖棺定论,要么忍痛破碎咬牙再生,步履轻盈走入知天命之年。前者入局受限,余生已是一首挽歌。后者大器晚成,于在生中重生。
我曾酒后告诉一个张姓中年人一个感悟“人衰老的标志就是哀多欢少”后主于困顿现实中哀叹故国不堪回首,但同样是回首苏胖则说也无风雨也无晴。后主在某一个时刻已然死亡,人生不再有改变,那往事风月便成了不复返的东流水,哀艳成绝。
苏胖人生一路波澜壮阔,死地不死,活处不活,过往的波澜较以后的壮阔都变成浪花,中年之后过往皆为破碎,却终能自建再生,故所谓风雨阴晴不过是狭小的时空烟云之像,胸有天地自有万像,云行雨施,品物流行,八卦天地,皆为咸宁。
不惑之途如剥卦,修饰风景必然剥落,沉疴剥尽一阳复还。杂冗尽,不惑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