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自由人 的 阅读笔记读书读书笔记
《拖延心理学》 1.为什么你不跟拖延叫板

《拖延心理学》 1.为什么你不跟拖延叫板

作者: 乐思源 | 来源:发表于2017-04-21 22:51 被阅读72次

    文/乐思源

    作者:简,博克  心理学博士,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资深心理咨询师

            莱诺拉,袁  心理学博士,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资深心理咨询师

    拖延心理的四种根源

    本书作者说,拖延是一个心理问题,它有四种根源。

    1.情绪根源。

    关于情绪我们每个人都对它非常熟悉,我们的意识每时每刻都带着情绪,有高兴的悲伤的,恐惧的期待的,痛苦的幸福的……作者说我们在利用拖延逃避关于情绪的根源问题,这种情况我应该有,但我觉得我更多的是利用拖延逃避不舒服的感觉,我应该是不想离开舒适区,或者说没有养成好习惯。

    我的舒适区,应该是这么多年自我自觉不自觉刻意不刻意顺其自然成为的现在的自己。也可以说是半推半就,半途而废,或者随波逐流被社会影响了的现在的自己。我的身体习惯了现在这种节奏这种步调,虽然思想上认为有些习惯是不对的,但是行为上还是我行我素。我没有很强烈的改变欲望,没有特别长远的长期规划,按照本书第一节第三章里的内容,反馈到我身上就是我对成功完全没有想法。我没有感觉到拖延给我带来了很深刻很讨厌的情绪压力,也没有意识一定要痛下决心痛改前非不可。

    用一句话来形容目前状态下的自己,应该是死猪不怕开水烫。

    2.时间纠葛。

    我的状态跟书里作者形容的有点不一样,我没有把时间当成对手,我有足够的时间去做事。昨天我有一张信用卡要还,这事我前天就记得,昨天早上也记得,但并没有一早起来就还掉或者说提前一天还掉,然后中午的时候我就完全把这事忘记了,后来到了晚上,不知道因为什么突然记起来了,就在7点半左右把它还了。我当时心里想的是,还信用卡还不是分分钟的事儿吗?什么时候还都可以,现在不想还,所以就拖到晚上了,晚上12点之前必须要还掉,逾期可不好,于是就在12点之前把它还掉了,只是没有最早还,也没有最晚还。关于还信用卡,虽然我经常拖延,但从来没有逾期过。这算是拖延吗?我只是没有固定一个时间还款而已,但从这件事能看出来,我做事儿不是很积极。

    3.生物根源。

    这个我觉得作者说的非常有道理,我最大的问题是应该是身体和大脑经常不在一个起跑线上,有时候思想已经跑很远了,身体还在原地踏步。

    事例1:之前每天和我会和周先生打半小时羽毛球,但上周他出差一个星期,加上拍子坏掉了,我们已经中断十多天了。我老想着要跟着跟他打,也很爱这个运动,而且运动对身体也好,我昨天去超市的时候明明记得要买新的羽毛球拍,还路过运动品专区,但最终没有买一个新的球拍回来。

    事例2:昨天晚上,姐姐睡觉前突然记起没有给我填小学毕业登记卡,十点左右从自己的小床上爬下来,从书包里把登记卡翻出来郑重其事的交到我手里说一定要填好。我答应了她说明天上学之前一定填好,然后等她回自己房间睡后,我就把登记卡放在一边,看自己书院里的书去了,然后就忘记了。虽然我口头答应了姐姐并且决定要做了,但因为没有立刻马上做,所以一转身就被其它的事绊住了,然后忘记了最初要做的事。

    这两个就是我认为的身体和大脑不在一个起跑线上的例子,我拖了时间,也会最终完成了这些事。在不久的将来我还会买一个新球拍,而姐姐的登记表在她上学之前已经填好了。这样拖着时间完成的例子在生活中每天都有发生,未来也还会继续发生,如果记录我能数出好长的串串来。

    上面的例子还是拖着时间完成的事儿,我还有很多根本没有花时间去做的事。看这本书,我发现了一个自己很大的问题,就是我的大脑总是跑的快,然后身体力行根不上,想法和行为经常不上一个频道上,甚至好多的想法只存在于思想里,后来不是遗忘了就是被否定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没有具体的落实到行为上了。

    比如我想开一个微信公众号,我想写一篇文章,我想赚多少钱……好多事我就这样只是想想,没有落实制定一系列的计划开始行动,就这样搁置在不了了之中。

    4.人际关系根源。

    作者说,过往和现在的的家庭关系有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并维护了我的拖延,仔细想想还真是那么回事儿。在我现在所生活的家庭环境里,还真没有做事特别积极主动的人,大家都有各自的事做,有时妈妈找我帮个忙,我会说等一下,然后就等过去了,不仅仅是我,我弟弟,周先生都有这样的习惯,甚至这个习惯也许潜移默化的教给了姐姐。呃,都是有事例作证的。

    下午放学后,姐姐弹完钢琴,大概五点半左右,我们约定好的放学回家先做作业。结果家里来了小朋友,他们兴高采烈的要玩新玩具。我最终败在了他们强烈的要求和亮晶晶的眼神下,他们去玩他们的玩具,我去做我的晚餐了。然后时间哗啦啦的过去,一下子就到了吃晚饭时间,吃过晚饭又到了散步时间,画画时间,唱钢琴曲时间,睡觉时间……

    还有跟我打交道的客户,明明约好了还款时间,却总是到时间不还,违约拖延是家常便饭,我目前还有两笔已经过了还款期别人答应了却到现在还没有还款的帐没有收回来……

    现在想想,不管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我一直生活在拖延这个怪圈里……

    拖延怪圈

    在结合作者关于拖延心理的四种根源进行自我剖析后,作者给出了一个观点:拖延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问题,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拖延,我们常常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就将要做的事情放到一边。虽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拖延,但作者经过研究还是发现其中有许多共性,我们经常陷入图表上的七种怪圈。

    我的怪圈在哪?这七个怪圈哪个我陷的最深?我的第一次拖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是怎么发生的?那个时候我多大?后来的结果怎么样?当时的感受又是怎么样的?

    我的怪圈在第四点,还有时间。因为没有朝九晚五的工作,所以生活里的时间全部由我自由支配,所以每天我有很多的时间发呆,无聊,娱乐甚至读书,但每天要做的事还是有很多的,比如做三餐,接送姐姐上学或者辅导作业。这些我基本都能按时按量完成。但是在姐姐上学之后的上下午时间,晚上姐姐睡觉后的时间,我都是自由的。

    拿今天来讲,姐姐不在的时间里我都干了些什么。早上送姐姐上学后,上午我洗了衣服,缝了衣服,写读书笔记,和朋友微信聊天。下午写读书笔记,在写到一半的时候跟周先生一起听了本书,聊了会天,陪他下了两盘皇家战棋。我做这些事的时候,经常半道停下去做别的事了。

    因为时间多所以没感觉什么压力,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同样的我也没有把书院读书放在第一位,所以昨天我还是十一点多才完成学习任务的。是应付试的读了精读卡片,读书笔记还是现在补的呢。

    我在还有时间这个拖延怪圈里不可自拔。

    我的第一次拖延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应该是从很小很小的时候开始的,也许是刚上小学的时候发生的,我还真不记得了,有印像的是六七岁的时候,应该是老师布置了作业,我没有一放学回家就把它完成,最后拖到要睡觉的时候,被妈妈盯着做完的,或者是妈妈没有盯着我就没有做。过去的记忆里我从来没有意识到拖延会给我带来什么后果,或者以后的人生我会承担什么风险,以至于现在我经常习惯于在最后一刻做完一些事或者一些约定,很少积极主动去做提前做一件事,总是经常拖到最后一刻再完成。

    拖延者的信条

    这些拖延者的信条,是怎么影响我们的生活的?你又知道多少?有哪些是针对你说的?

    第二条,第四条,第五条,第八条,第十二条,好像经常在我的生活中出现。

    每天我自由支配的独处时间,都可以轻而易举的做许多事。比如读书,玩游戏,还有发呆。因为有时间,所以我有很多选择权,大部分情况下身体下意识的让发呆,聊微信,无所事事占去了大部分时间,我的意识好像总是败给了身体或者说顺其自然养成的惯性。

    的确是没有什么是我无法做到的,只是我更多时候选择不去做而已,这算不算是一种缩在龟壳的行为?我是那个用不开始去逃避问题的小乌龟。

    如果事情不做好或者做不好,为什么要花精力去做?就像之前想开一个微信公众号,或者参加一个文字培训班,因为知道我做不到日更,所以就干脆不开始。

    如果这一次我做的好,那么我每次都应该做的很好。从我的理解来看,我觉得第八条这句话没有问题。如果这次我做好了,我有什么理由不相信下次会做的更好?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是个完美主义者,我只是不喜欢退步,于我而言,对自己对事情有要求不属于拖延者信条,而且我这次还做的很好,我有什么理由不相信我每次都应该做的更好。一件事,如果重复的做不停的做,应该越来越熟练越来越得心应手越来越进步才是。我带着疑惑翻了翻书,发现作者没有对这十二个拖延者信条进行详细的解读,所以我在尊重作者的前提下,对此条建议持保留意见,先按我自己理解的意思来做解答。这也许就是《如何阅读一本书》里提到的字义的问题,我和作者没有找到共通的词义。我还真没有意识到这也属于拖延者信条之一。

    关于第十二条,单从句子本身来看,这句话是没有问题的。现实中不管做什么事,都会有一个正确答案,或者合适的方法,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而已。这句话说的很对,但是作者为什么要把它放进拖延者信条里?用《如何阅读一本书》里抠字眼的方法,我发现关键意思隐藏在后半句,在”一直等待直到发现它”里。的确,如果你一直等待直到发现它,那么有可能这件长期的有困难的事你就不会再做了,等待没有结果,一直行动才有结果。这是生活中我们为半途而废找的惯用的伎俩。

    这些信条反应了自我作为拖延者的一种阻止自我改变或者进步的思维方式,那么是什么支撑或者主宰了我的心理?

    应该是恐惧,或者害怕,我目前没有直面对抗内心深处积极自我的勇气,我没有下决心长期与内心深处那个懒惰的自我挑战。我不自信,不相信自己可以慢慢变好,我也许会尝试变好,却也会在时间流失中停下脚步,我不相信自己,不想面对那个一次次跌倒的自已,我怕自己不是每次都能勇敢站起来,或者说我不相信自己会越挫越勇,最后突破自我,克服拖延。

    关于成功

    作者说我们每个人都必须给出自己对“成功”的定义。有些人以社会地位,收入稳定性,个人影响力或者人与人关系上的收获来衡量它。

    本书提出了一个我至今不曾面对的问题——成功。因为读过很多关于成功学的书,大部分都觉得里面所定义的成功太功利太现实,很激扬很浮躁,所以我潜意识里一直对成功是抗拒和讨厌的,我不喜欢听到这个词,甚至有时候听人说谁谁谁很成功的时候,我会在心里嘲笑或者避开这种交谈,你成功的标准只是拿社会地位和金钱权力来定义吗?现在回头来想想,除了有一种不吃葡萄说葡萄酸的心理,还有一种这不是我的衡量成功的标准。

    韩国电影《老男孩》里有一句话很经典,回答错了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问错了问题,那就永远得不到正确的答案。我想关于成功,我的问题也一直错了,我不应该问自己喜不喜欢别人的成功,而是要问自己我想要的成功是什么样的?关于成功,我只把眼光放在别人身上却从来没有从自己身上挖掘过。所以今天我要问自己一个问题,你对成功的定义是什么?

    现在不知道没关系,慢慢想认真想,总有一天你会给出属于自己的定义。

    我没有定义出自己的成功,因为没有定义所以也做不到成功,作者说没有做到是因为我们在逃避,并列出了逃避成功的三种心理原因,我认真分析了一下,发现作者列出的三种这种心理的情况,我都有。其中最严重的是第一点:成功需要太多付出,这令我望而却步。

    我不喜欢竞争,所以基本上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得过且过。可能是我对金钱权力没有很强烈很执着的追求,也不相信自己做的到。我对开始一件需要竞争的事不感兴趣的原因是源于我内心的不自信,我不相信自己能做的很好。于是很多事我对自己没要求,抱的态度大部分是随便你无所谓。

    关于承诺恐惧症,这个我好像没有,或者说自我的跟承诺相关的问题不是恐惧的问题。

    昨天晚上,我跟周先生说明天六点起来,我们一起去跑步,周先生答应了。结果今天我一觉醒来,到了六点半,我一看过了约定起床的时间就又倒头就睡了,周先生喊我起床,我说已经过了六点半,现在起来去跑步时间来不及了,姐姐要起床了,我还要做早餐呢。找好的借口说的也是事实,我就这样堂而皇之的违约了。我的承诺没有兑现,只是不是跑步而已,我每天都在这样违背承诺生活。

    我没有承诺恐惧症,但在生活中却经常不守承诺,因为不守承诺也没有恁罚,所以就一直这样。这样生活对吗?对你的生活造成了什么影响没有?你想过改变吗?

    理智上我知道这样生活不对,因为不守承诺我已经好几天没有运动了,因为不守承诺我并没有把身体变得更健康,因为不守承诺我的未来多了某种潜在的风险。因为不守承诺我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家人变成跟我一样的人……

    一个人的坏习惯,有演变成一家人养成坏习惯的风险。我想过改变,却经常在改变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可控的事情时又原地踏步了。我又缩回了壳里,当起了那个逃避问题的小乌鬼。

    想想,为什么我会这么对待竞争和承诺?我不想进入一个每天固定时间做某件事的状态里,那让我感觉像是流水线,如果生活一成不变,每天日复一日做着相同的事,保持着相同的步调,生活会不会很枯燥很单调?我会不会成为一个提线木偶?我有必要把自己的生活弄的按部就班吗?

    我并不担心我会成为一个工作狂,我只是不想过上有计划有规律的生活。但现在回过头来想想,我不想过上有计划有规律的生活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现在回到问题的本质上来,我没有过上这样的生活,是因为我对自己没要求,我没有用心的精营自己,我没有下决心离开现在的舒适区,那个这么多年自我自觉不自觉刻意不刻意顺其自然成为的现在的自己。还不相信自己可以通过改变战胜这样的自己,变成一个更好的自己。

    我一直没有和拖延叫板的原因,源于我内在的惰性,自卑和逃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拖延心理学》 1.为什么你不跟拖延叫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bsj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