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利用空闲的时间,读完了沈复的《浮生六记》。书中记述了作者自己的生平。虽然是古文但内容平实简练,几乎没有晦涩难懂的语句。
书中有作者和妻子芸娘的美好爱情,但是读起来让人有一种说不出的凄凉之感。沈复在《闺房记乐》中反复提到不祥之兆、福泽不深、恐非吉兆。似乎看到了沈复写这篇文的时候那种陷入美好的回忆,而内心又无比伤痛的情感,对心爱妻子的怀念之情,为何两个相爱之人不能白头偕老,感叹世事无常,徒增凄凉,如同深秋萧瑟,草木凋敝。
而《闲情记趣》这篇有小时候的趣事,成年后赏花、玩石,饮酒作乐之乐事。读起来最是让人心情舒畅,古人虽然没有现在的科技,只有最基本的赏玩技巧,陶冶情操之事,让人心驰神往。想象那种悠然自得的神情,如春风细雨,润物细无声,又如久旱逢甘霖,心灵舒爽,甚是喜悦。
但是读了《坎坷记愁》后,我在回头看看前面,沈复一生坎坷,这些所谓的乐事、趣事大都发生的奔波痛苦之中,这一篇中,写到了芸娘因病去世,沈复悲痛万分,无以言表,人间的太多悲欢离合,尽是坎坷。此外还有家人的不理解,小人的诓骗,繁琐诸事缠绕在沈复的身边。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压力大,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和变故铺天盖地而来,让人心陷入寒冬,不能自拔。沈复认为自己的坎坷来源在于“多情重诺,直爽不羁,转因之为累”而不是所谓自作孽。确实也是这样。不亦悲乎?
接下来的《浪游记快》和《中山记历》则为游记,描述自己在海内和海外(琉球国)游玩的经历,山林、花草、人物。常抒发感慨。这两篇作者运用了不少典故,读起来稍感困难还须借助文中注释才能读懂,只叹我阅历太少,亦不求甚解所致。
《养生记道》所谓道者,为方法也,沈复以人到中年,孑然一身,委身于庵堂,习道家养生之法,这是一篇方法论,教人如何养生,静坐之法、养心之法、习练太极之精要。沈复读《逍遥游》悟出了养生的要诀之所在,“惟在闲放不拘,怡适自得而已”。而养生的道理道,就在于“清净明了”。那什么是“清净明了”呢?就是对自己的身心而言,觉得一切都空了,没有什么值得去想,去劳心费神。对外界万物、譬如名声、利益、钱财都不在眼中,犹如平静的湖面不起波澜,所有的妄想、幻想都破除掉,没有内心纠缠之事。
这本书是沈复的自传,记述了自己一生所经历的大事小事以及反思,最会一切归于平和安宁。
其实沈复的一生是非常执着的,对于爱情、对于亲情、对于友情。可是这一切就沈复而言,确实造成坎坷可根源之所在,这一点我其实是不太人同的,人有七情六欲难道有错么,深爱着自己所爱的有错么,重情义重诺言也有错么,性格直爽难道也是错么?其实这些都不是错,这些恰恰是很多人所追求的,也是这么做的。
沈复仅仅只看到了这些事情所带来的坎坷经历,却也带来了的很多很对快乐。如果这一切都没有发生过,我想他也不会写出这《浮生六记》这么丰富的小品散文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