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微信公众平台上线以来,身边的许多人纷纷投入自媒体运营的行列。尤其是媒体人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耳闻某个公众号又融了几百万的资金,去看看发现内容也一般,便觉得投资人都是“冤大头”。微信公众平台的低门槛、易操作的特性,给了每个人创建自媒体的机会。但是运营好一个自媒体真的有那么简单吗?一年的时间,通过我对几十个微信公众平台的长期阅读和模式分析,结合自身维护微信订阅号的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对于运营自媒体的见解与大家分享:
内容是核心
不管科技怎么发展,文字的介质怎么变化,大众的阅读习惯怎么更新,内容始终是一个媒体的核心。根据腾讯微信事业部的统计,2014年微信使用者获取信息的来源80%来自朋友圈,20%来自微信订阅号。这说明在微信平台上“朋友圈”已经成为大众获取资讯的主要渠道,一个微信号发布的信息想要被更多的人看到,就要让内容促使受众产生”分享“行为。
那么,什么内容容易被受众分享呢?每个人在社交网站上都形成了一种”网络人格”,分享的内容是希望别人看到自己的样子。这条微信能不能体现转发者的境界和品味,能不能提高个人格调强化他的形象,是否提升了这个人在朋友中的隐形地位,才是转发者的主要动力。
是否坚持原创内容?现在很多账号通过各个渠道转发文章,因为本身稿源的阅读量就高,因此通过这种捷径吸引粉丝。目前自媒体的生态系统还有待完善,微信已经出台了一些保护原创作者权利的规定,整个环境是向好发展的;然而平台上的受众很容易被哗众取众、山寨抄袭的账号所蒙蔽,会带来劣币逐良币的恶果。但是人们对资讯的需求永远不会消失,在关键的时间节点做好该做的事,你有多用心,就会有多少回报。
流量是关键
内容是核心,但是流量才是关键,内容再好没有人看,也只是自认为的好,说到底还是要挖掘粉丝的需求和偏好,产生符合市场的内容。根据我所关注的微信账号,平台运营比较成熟和成功的账号分为以下几类:一是用不同的形式呈现原创信息,信息内容具有创意。;二是在一个行业具有权威名人效应的微信号,名人本身就具备“舆论领袖”的属性,他对事物的解读容易在粉丝中获得高质量的响应(如【吴晓波频道】【逻辑思维】);三是与个人所从事的行业相关,能够从中获得价值信息;四是与个人兴趣有关的账号。
总结下来,关注一个账号并能够持续让人阅读的,不外乎形式新颖、观点权威、内容优质、符合兴趣几个方面,但是能够形成鲜明风格并沉淀优质粉丝的平台还是少数。平台培育期不妨利用自己的优势选取关注度高的话题进行创作,先吸引粉丝,提升流量。成长期引导粉丝对平台从认识到认同,让粉丝跟随平台,完成从迎合到引领的转变,从而使平台向成熟期发展。
盈利靠模式
所有盈利的基础是建立在读者对你的信任,所以一次都不要辜负读者对你的信任。
在商业社会,一个事物的价值衡量体现在它的赚钱能力上。微信公众平台运用用户战略,搞的是社群经济,一定数量级的粉丝才能形成规模效应,平台需要依靠具有相同趣味和需求的粉丝支撑,社交平台赚取的是关注度货币,即一个人将目光关注到某点就是在向这点支付货币。微信平台的运营模式需要运营人有清晰的规划,并通过各种渠道辅助实现。广告是作为媒体最基础的谋生手段,而作为微信怎样利用其强大的交互性和粉丝玩在一起才是其稳定营收的基础。
所谓的运营模式并没有想象的高深,运营就是解决和粉丝玩什么、怎么玩的问题。通过一段时间的数据分析粉丝的偏好,找到兴趣点,发起的活动才会有人参与,在线下让粉丝形成强有力的共同群体,构建一个场景让所有人身临其中,跟随运营者的思绪体验,运营者的最高境界就是让粉丝在平台上形成自助激励,即在平台上找到属于自己的自助目标。
坚持是成长
运营自媒体是项辛苦的工作,在接触到的自媒体运营者中有人为写文章熬到凌晨,反复推敲文章的每个词句,有人为使页面到达最佳视觉效果尝试无数的排版效果,由偏执做到极致,而想要生产优质的内容获得关注必然要深耕细作。然而,尽自己的努力做到以上这些就能运营好平台吗?显然现实就是那么残酷,【一条】之所以能在一个月内吸引百万粉丝,是徐沪生(前《外滩画报》主编)投入人脉和金钱成本换来的,接触渠道推广是内容运营的关键,需要金钱铺路和人情垫背。而没有强大背景的平台,能利用的武器就是口碑,口碑这东西能带来无限的价值,往往做得好的人都是使用另一种我们还没有看清的思维去迅速做大的,也就是在别人还没有看透之前你先做起来。
也许到最后没有获得想要的成功,但是那些曾经付出的努力和培养的能力会一直伴随自己。不被理解的,坚持下去,时间长了自然就能开始被理解。不妥协的,有理有据,时间长了自然也会有人学着尊重你。
洋洋洒洒写了一篇,希望给看完的你一点启示和鼓励,想做的事情就去做,不推诿、不妥协、不妄想,脚踏实地去努力,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希望与各位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