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参加了许昌市教研室组织的第二次网络教研培训活动,认真聆听了来着长葛教研室代超鹏老师有关文言文教学的讲座,他从文言文“有什么、教什么,怎么教”三个话题,给我们做了详细的讲解,让我受益匪浅。
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就安排了文言文,课文中所选的文言文都是生动有趣的,要让学生喜欢文言文,最基本的就是要做到多读,在读中理解文意,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领略文言文的韵味,从而让学生喜欢上文言文。高年级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值得一试。
一、初读课文,粗知大意。
引导学生通过回忆,简单讲一讲故事的大意。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猜测文章的大体意思。
二、细读文本,感知句读。
结合文中的拼音或注释,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根据句子的意思,试着读出句子的停顿、节奏。
三、再读课文,讲讲大意。
在读通、读懂诗句后,采用多种策略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讲讲故事的大意。
四、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学生经过以上三步,已经基本达到了背诵的程度。为了能背得更加熟练,并进一步加深对古诗文的理解,这一步可以采取配乐美读、接力诵读、比赛读、吟唱等方式进行,从而激发学生背诵的积极性和兴趣。
对于小学阶段文言文的学习,教材做出了准确定位。
三年级的文言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以学生熟悉的寓言故事《司马光》《守株待兔》,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初步感受文言文这种语言形式,激发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课后题中的“把课文读通顺,注意读好“因释其来而守株”,是要求学生能够在朗读文言文时,正确断句并读得基本流利,初步获得情感;“借助注释读懂课文”,旨在引导学生迁移运用借助注释学习古诗的方法,了解文言文大意。
四年级的文言文教学,以学生相对熟悉的故事内容,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通过课后题,引导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并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比如,课后题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要求,是让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正确流利的朗读文言文,获得初步的文言语感,“结合注释”,再引导学生迁移运用借助注释学习古诗的方法,让学生借助注释讲故事,而不是要求逐字逐句翻译,或者全文翻译。
五年级的文言文教学,是引导学生根据注释和相关的资料来理解课文的大意,并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课文的内容和情感。
六年级的文言文,以短小而富有情趣味的段落篇章,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并通过课后习题,学习文言文,借助注释和资料疏通文意,并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接着,赵老师进行《守株待兔》的课例展示,其中教学目标清晰,多种方法识字,情景再现,拓展寓言故事都是值得我学习的。
总之,文言文的教学需要以“读”为基础,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文言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借助注释、结合已有的经验等方法学习,以生为本,科学施教,让学生喜欢上文言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