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开始试着写作了,小心翼翼的。
去年一年曾有数次要下笔的冲动,都在被拖延了一晚、一天、两天之后,消失无踪了,这样的状况让我感到沮丧。渐渐的,我除了要逃避写作之外,还要逃避未写作带来的愧疚感。大多数时候,我借看书躲开被写作的念头侵扰而来忐忑,但心里那细碎的声音却一直敲打着我,越想逃,就越逃不开。
终于有一天,内心的沮丧积累到再也无法视而不见了,我只好坐下来跟自己说:现在已经不能再逃避了,请告诉我,你到底在害怕什么?
然后我就坐在那儿,闭上眼睛,去感受那些被自己藏起来的担忧和焦虑,问题的答案逐渐清晰起来:我害怕的,是自己会写不好;更害怕的,是如果我真的开始认真写作的话,也许会发现自己并没有写作的才华,而这样的结果我不知道自己能否承受。这个答案浮出来之后,心里一下轻松了许多。根据自己从心理疗愈学到的一点点知识,我知道所有内心的症结只要被看到,就已经解决了一大半了。
于是我继续问:为什么你会觉得一定得写得好呢?所谓写作的才华,是你曾经拥有过的东西还是只是一个幻象?
经过这一步的询问,问题就变得更加简单了。首先,我从未拥有过所谓写作的“才华”,也就根本谈不上失去。至今为止,我在写作上获得的成绩也无非是在上学的时候作文会被选作优秀,偶尔写一篇读后感会被朋友点赞,被评论一句“你写的不错”,仅此而已。至于一定要写得好,那根本是个不切实际的想法。作家们在谈到写作的时候,最常用的一个词不是“天赋”或“灵感”,而是“勤奋”。村上春树在他的散文集《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中说到写作时是这么说的:“每天不间断地写作,集中意识去工作,这些非做不可——将这样的信息持续不断地传递给身体系统,让它牢牢地记住,再悄悄移动刻度,一点一点将极限值向上提升,注意不让身体发觉。这跟每天坚持慢跑,强化肌肉,逐步打造出跑者的体型,乃是异曲同工。给它刺激,持续。再给它刺激,持续。这一过程当然需要耐心,不过一定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而我在微博上所关注的作家中,有好几位都是每天早晨七八点钟打开电脑,定时、定量地完成每天的写作的。所以,当还在“勤奋”这一点上还差如此之多时,纠结能不能写得好,实在是一件非常自作多情的事情。
解除了这些杂乱的想法之后,写作的初心才重新显露出来。写作最初对我而言,只是自我表达和自我调节的一种方式,我是一个感情充沛的人,对很多事物有敏感度,也常会有各种小想法冒出来,但因为不擅长说,所以就喜欢用写字来表达;现在的期许会更多一点,我会想要通过写作传达一些观点或营造某种气氛,想去做一个阅读美好体验的给予者,而不仅仅是获得者。曾有人说,喜欢读书的人80%都想成为作家,我不知道这个说法是否正确,但我想对文字的喜爱一定是相通的,不管是阅读还是写作,一定离不开“兴趣”二字。
关于兴趣,有朋友分享过这样一段话:
“人莫不有兴趣,兴趣所在即其天赋所在。然而能在兴趣处走得更远更深的人为数甚少,大部分人终其一生只是将聪明禀赋中很少的一点发挥了出来,了此一生,湮灭无闻。”
朋友说,看这句话,觉得啪啪打脸。
以此励志,做一个勤奋的写作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