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6月14日 星期四 晴
变年轻的秘密武器不管男人还是女人,不管老人、中年还是青年,都希望年轻充满活力。可以有什么实惠又很快见效的方法呢?
用语言自己赞美自己,让自己从心底里是认同自己是年轻的。
身体是一个大的加工厂,脑中枢神经给什么指示,身体就会产生相应的分泌物。
比如,咖啡是否真的能够提神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暗示了自己,喝了可以提神的咖啡。中枢神经收到了指令:各器官兴奋起来,然后各器官领命去执行去了。
心理学家赫伯特·莱夫库特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住在福利院的女人连续10年没有讲过话,直到因为福利院楼层翻新,她暂时由原先住的三楼搬到了一楼。令医生非常吃惊的是,这个女病人搬去一楼后没多久就开始说话,并且开始与工作人员和其他病人正常往来。但是当三楼的翻新工作结束后,她又搬回了三楼,不到一个星期,这个女病人就崩溃了,最后不幸去世。
这个悲剧的结局发生的原因也很简单:女人对自己健康的评价并不是受客观情况影响,而是受心理定式影响。福利院的三楼是给那些无法康复、没有希望的病人住的;而一楼住的通常是即将出院的病人,住在一楼的病人还可以经常在院子里和附近的街道上自由走动。她认为住在三楼就该是无法康复的状态。
这个故事说明:我们的心灵对我们身体有巨大影响,积极的心理预期会激发良好有效的行为表现和身体状态,而消极的心理预期则会恶化我们的身体状态。
一个单一的词语激活一整套丰富的心理定式。这种连锁效应普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触碰到一种被告知是有毒的青藤后,即便这种青藤是无毒的,我们依然会出疹子;喝到一瓶被告知含有咖啡因的饮料后,即便它本身并不具有任何提神作用,我们依然会失眠,等等。
心理学家赫伯特·本森和小麦科利做过一项关于治疗心绞痛的安慰剂疗法,他们发现,当被试对疗法持坚信的态度时,治疗效果可以达到70%~90%;但是当病人对疗法持怀疑态度时,其效果只有30%~40%。心理学家艾伦·罗伯茨等人在研究安慰剂疗法对口腔溃疡病人的效果时,也发现同样的结论:病人越相信这种疗法是有效的,疗法实际达到的效果就越显著。
尽管安慰剂效应有着难以想象的显著效果,但是反安慰剂效应的存在,也会对患者造成非常巨大的消极影响。反安慰剂效应是指当消极的期待被消极的结果证实的时候,就会产生与安慰剂效应相反的结果。
以癌症诊断为例,在美国存在一个关于癌症的刻板观念:癌症意味着死亡。一旦一个人被诊断为癌症,即便癌症还未对他的身体造成损害,他也不再把自己当作健康的人。相比于那些患有癌症但是并未被诊断出来的病人,被诊断为癌症的患者疾病恶化的速度会更快,死亡时间也会更早。
当一个人没有年龄认知不限定自己的刻板年龄,而是用年轻的心态与思维方法思考问题和做事时,TA的身体技能会释放年轻人的那类能量。这个人就会看起来年轻很多。以我自己为例,我似乎从没有用年龄的框架来限定自己的衣着举止(正式场合除外),也没有特意打扮化妆,但见过我的人猜出的年龄一般比我的实际年龄少6~7岁,有次竟然少了10岁。
反之,如果长期用长辈的思维方法考虑问题时,就会被刻上老成的符号。《天才与疯子》里就记录过这样的一个人,他她试着用老者的思维方法想问题处理事,最后给别人的感觉是一个老者附体了。
大家可以试试积极的心态生活,比化妆品更安全与实惠。
网友评论
谢谢赏读!
🌸🌸🌸🌸
知音!👏👏👏🌹🌹🌹
已经看了,谢谢欣赏!希望有机会多指点一二哟!
可以一试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