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街商铺里,贺年礼品,糖果,红红的中国结,大红灯笼渲染着新年的气氛,年味儿越来越浓了。我站在喧闹的街头,平静地品味着新年特有的味道,在走过的春秋了,对新年也不会如孩童时代般充满期待了。但新年毕竟是中国最传统最重要的节日,我也不能熟视无睹,为了表示我对这个节日的重视,今天,我就静下心来,简单地介绍介绍,富有我们客家人传统特色的新年习俗。
——题记
记得小时候,为了迎接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在腊八节过后,父母总是最忙碌的,也源着那些不知道流传了多少代人的规矩章程来办事。在小年后,家里就开始大扫除。再把房前屋后,里里外外打扫干净,以全新的面貌来迎接新一年。
过春节,准备的东西多点,来年一家人就会丰衣足食的意思。现在,我们幸运地迎来了好时代,新社会走到今天,别说城里了,很多农村地方,到处是商场超市,要买什么,只要有钱,就很容易买到了。童年时,盼着过年,就为那一套新衣,以及平时极少品尝的糖果,现在,糖果的品种越来越多了,其他新年食物也让人眼花缭乱了,可我再也吃不出当年的味道了。不知道是我的味蕾变了,还是糖果的味道变了,又或是我的心态变了?
越来越喜欢回忆往事。记忆中,除夕的早上,吃过早餐后,家家户户开始忙着贴春联。我们姐弟们,就跟前跟后,做他的下手,递递工具等。下午,我们洗头洗澡穿上新衣服,寓意除旧迎新。
到了晚上,吃团圆饭时,餐桌上的肉类非常丰盛,这在小时候那个物质缺乏的年代,除夕的晚餐绝对是一家人大快朵颐的时候。母亲一定会做一条鱼的,寓意是年年有余,为来年取个好意头吧。晚饭后,长辈们就会给我们发红包,我们一群小伙伴们,就到处去串门,整个村子就热闹起来了。到了零时,我们就会各自回家,与父母一起放鞭炮迎接新年财神,忙完后,再去睡觉休息。
大年初一,这是春节的第一天,地板脏了也不能扫,也不能倒垃圾的。寓意没什么特别,就是说一年到头都在干这些家务事,新年的第一天,就歇着吧,也不能去给亲戚拜年的。这一天对于习惯了忙碌的农村人而言,是非常休闲的,喜欢清静的妇女们就与邻居一起,喝茶嗑瓜子,聊天打牌等等。
年初二是开年的日子,一年从这天正式开始了。开始走亲戚礼尚往来的拜年了,平时大家都忙于生计,为生活东奔西走,各忙各的,新年难得团聚在一起。如果你不来我不往,就再浓的亲情也会淡了,再厚的情谊也会疏离了。到了年初五六,基本上家家都回到正常生活了。
到了年初十,是客家人流行已久的传统节日,灯(丁)日。家里在过去一年里,新添了男丁的村民,需要在这天,扎个五彩斑斓的花灯,挂在祠堂,以表示感谢祖先的托福之意。然后要相约组成花灯队,到新婚不久,还没有生育孩子的新媳妇家庭去闹花灯。
闹花灯从中原地区传入,沙口镇的清溪,红峰等村庄均有此习俗。其中以清溪村为主。客家话“灯”与“丁”同音,每逢年初十,闹花灯的花灯队,从黄昏开始出发,一路上敲锣打鼓,鞭炮隆隆,穿街过巷。每到一家,便会高声叫喊:“送灯{丁}来了,送灯(丁)来了,快来接灯啦,快来接灯啦……”寓意是,送灯{丁}进这个家庭,今年内要添男丁了,所以这个活动,很受村民们的欢迎。无论跑到哪家,主人家都会烧鞭炮,热情地来迎接花灯队的,然后,随喜抓一把糖果,封个红包利是,给领队的头儿。
现在,这些本应该很熟悉的家乡风俗,传承已久的传统文化,已被新世纪的人遗忘了。很多只能留在童年的记忆里,难得一见,过年也删了很多繁文辱节,一切从简了。腾飞的发展,经济的开发,让陪我走过童年岁月的老家变得村非村,城非城的。
而我却是一个非常怀旧的人,在人生匆匆流去的四季里,一直在刻意的保留着,那一片远去的记忆。花开花谢,轮回交替,又一个新春佳节来临了,又一片沉睡的记忆复苏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