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兴八年七月,魏国曹真与司马懿领军四十万伐蜀,他们来势汹汹,可惜选择的时机欠佳,当时正值秋季,老天连降大雨一个月,他们驻扎在陈仓城,陈仓城外“平地水深三尺”,四十万大军那么多人,上次蜀魏交战诸葛亮撤退时又将房屋尽皆烧毁,所以大多数魏兵连睡觉的地方都没有,马匹由于缺乏草料饿死无数,无奈之下,他们只能选择撤军。
诸葛亮并不急着追击他们,他只等魏军撤走后夺取祁山即可,因为祁山的战略位置十分险要,蜀魏双方无论谁占有祁山,皆进可攻退可守。

以司马懿的智商,自然能想到诸葛亮会来夺祁山,他说服曹真,将四十万大军分为两队,自己领一队守于祁山东的箕谷,曹真领另一队守于祁山西的斜谷,专候蜀军到来。
诸葛亮派出魏延、陈式、张嶷、杜琼出兵箕谷,自己与马岱、张翼、王平、马忠取道斜谷,两军并进,最终汇合于祁山。
出发之前,诸葛亮一再告诫要提防魏军埋伏,蜀将陈式却不以为意,觉得魏军遭遇一个月大雨淋漓之苦,必然急着回长安休养,怎会还有埋伏?魏延想到自己不被诸葛亮重用,心中有怨气,也对诸葛亮颇有微词,两人一商议,决定急行军前进,先行赶到祁山下寨,打一打诸葛亮的脸,为自己争一口气。
司马懿用兵精妙,早在箕谷设下重兵,陈式和魏延一头栽进埋伏圈,五千兵马被杀得只剩四五百人,大败溃逃,事后追究责任,陈式因此被处斩。
与陈式距离诸葛亮差太多相似,曹真也远远不如司马懿那样对局势有清醒认识,他是觉得蜀军不会探知己方将要撤军,不会追来,虽然勉强同意与司马懿同守祁山,却精神涣散、防备松懈,被诸葛亮偷袭得手,统领的二十万大军损失大半。
曹真不但军事素质未臻一流,心理素质也很不过关,经此一败,又羞又恼,就此病倒,诸葛亮写来一封信讥讽他,他怒恨交加,居然一命呜呼。

诸葛亮夺取祁山,司马懿只好率军退到渭水南岸扎营,两军约下会战,蜀军战斗力强于魏军,诸葛亮又统兵有方,虽只有十万兵,却击败了司马懿的二十万大军。
两军交战,拼的不仅仅是士兵手中的刀枪,还有两军的后勤保障,蜀军运粮官苟安押粮来到,却已延误十日,按律延误粮草三日即应处斩,众将求情之下,诸葛亮免去苟安死罪,改为杖责八十。
谁知苟安却对此怀恨在心,居然就因此去投降了司马懿,为了在魏军中立功,还答应司马懿回成都散布诸葛亮的谣言。
蜀主刘禅听到谣言,害怕诸葛亮真的拥兵自重,威胁自己的统治地位,就诏回了诸葛亮,还打算削去他的兵权,幸好及时悬崖勒马,才未铸成大错。

魏国此次伐蜀,曹真和司马懿共率军四十万,却被诸葛亮的十万兵马击退,不能不说诸葛亮真的拥有极其出色的军事才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