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打开电视,处处是黄袍马褂,满耳尽听到一片“主子”、“奴才”。中国几千年的文明,似乎又在这一个个“明君圣主”的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康熙、乾隆、唐宗宋祖,秦皇汗武,甚至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昏君暴君,仿佛个个重生,人人“再活五百年”。
既是银幕形象,这些个主子当然每位都是勤政爱民的典范,丰功伟绩自不必说,殚精竭虑、忧国忧民、呕心沥血的光荣事迹,几乎叫我们不禁要五体投地,山呼“万岁”!
倘若定要评出“感动中华十大皇帝”之类的模范来,倒是颇让我们这些草民们大伤脑筋了。就连“百家讲坛”里那些大家或小丑,也禁不住要声嘶力竭地为各位明皇歌功颂德,摇旗呐喊。
惊诧之余,好奇之心顿起,翻翻《资治通鉴》,却怎样也找不到影视里那些莺歌燕舞的太平盛世,找不到那些君臣其乐融融、民主和谐的自由之邦。掩面尽是扑鼻恶臭,满目只有血肉模糊。
想起鲁迅先生的《灯下漫笔》,才发现在诸位圣主明君的文治武功、丰功伟绩的背后,竟都只是些民众的血泪。那些让我们心驰神往的盛世,无非也只是“人民暂时坐稳了奴隶”的时代而已,而那些被明君们假惺惺地称为“载舟之水”的百姓们,却从来就没有做过真正的“人”。
经邦济世的国家栋梁们,为民做主的青天大老爷们,也不过是主子的“奴才”而已。我等平民百姓,自然也只能是草民了。就算不是“草”,那些“代天子司牧一方”的父母官们,也不过是把我等看作天子的牲畜罢了,又何曾做过“人”呢?
这样的时代,却为何直到今天的民主社会里仍被讴歌礼赞?
或许,正如贫苦之人在有钱人面前总是自惭形秽,觉得没有面子,于是只好把老祖宗搬出来,“祖上曾经是------”,以此来给自己脸上贴贴金。于是,我们便常常听到“我们中华几千年文明------”之类,虽底气尚嫌不足,但也能如黑夜中吹口哨一般,给自己壮壮胆。
而那些自命不凡却又黔驴技穷的“文人学者”们,实在拿不出什么东西来装点门面,于是也只好厚起脸皮,把老祖宗遗留下来的描金马桶拿出来鉴赏一番,发出几声啧啧称赞,大家伙儿再互相吹捧或叫骂一通,也算是颇有成就了。
难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