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首歌都是有一段故事,若是一首歌没了故事在其中,唱起来再有艺术感,也无法引起其他人其他人情感上的共鸣吧。反过来说,是因为共鸣众多,所以才是好音乐吧。
共鸣越多,就意味着赞同越多,也就意味着理解越多。越理解越是喜欢。
习惯去感受每一个旋律,哪怕自己对音乐并不了解,但是就是这样的习惯难以改变,不在意歌词是否自己明白,不在于语言是否明了,就是喜欢。静静的体味那些欢愉,忧伤,激动,沉静,将自己和音乐的那个世界有所联系,然后将自己的同感的情绪释放出来,算是在减压,增加一项活着的手段。
或许一见钟情也是这么一个东西吧,忽然之间就对上眼了,然后就是奋不顾身,眼中都是那个人,而那个人眼中也都是自己。忽然之间就不再觉得生活无聊,有了说不出的欢快的理由,也有了说不出的忧伤的理由。一切都有了理由,只是说不出而已。
从共鸣开始便是我对你的认可的开始,也是你走进我内心的开始,一句话,或者是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只是单纯的在意与欢喜,说的官方一点,你的行为方式符合我的三观,如此而已。
只是并不是所有的共鸣都能持久,或者说没有哪项共鸣能够持久永恒,就像一首歌会有听腻的那天,遇见的人会有分离的那一天一样,那时候便是共鸣的结束。它像是音波的传输一样,从开始的高亢到最后的微弱,而后消失。
但不同的是,这样的共鸣是可以经营的。
留下一个半截话,有人喜欢的话就自己琢磨琢磨。
一首Rachel Taylor《Porcelain》愿安好
——良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