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读过这本书,也看过葛优与巩俐饰演的电影版,但留在脑海中的印象比较模糊。隐约只记得男主“富贵”经历了传奇的一生,可谓是由无限风光跌落至万丈深渊。越看到后面,越是为他们一家的命运感到唏嘘不已。
可能只关注故事情节去了,没有对故事背后作者想要传递的人生哲理进行思考。但不可否认,这是一部充满能量的作品,关于苦难,关于命运的曲折,关于最深处的绝望,关于对生与死的态度。
再一次想要阅读这本书,是源于这个学期认识的一个学生。他一共过来找我谈过两次话,聊的是他当前遇到的问题,困扰自己的境遇。
因为身患一种怪异的病,每次一发作都是来势汹汹,但更令人无奈的是永远也无法预知下一次发作会是什么时候。他从两岁起,就过上了这种未知又恐惧的生活。以前自己不太懂这其中的厉害,从初中开始,他逐渐意识到这种隐形又无处不在的恐惧与担忧,内心的压力日益让自己对生活感到无望。他曾尝试过多次自杀,但每一次都被他妈妈发现并劝阻下来。现在,他已经放弃自杀的念头了,但内心始终找不到一些寄托与平衡。于是,我跟他提到了《活着》这本书。
当时,没有过多解释,也没有说明缘由。只是在那一刻,我觉得这本书应该比我的言语更能带给他力量。他也同意了,表示回去后会去阅读。
之后,这个学生没有再过来找我。但我相信他肯定阅读了这本书,甚至还去读了史铁生。我不确定他是否已经找到了内心的宁静,我觉得暂时也没有必要去找他问个究竟。而与此同时,我自己也心生一个念头:何不自己也再阅读一次!相比这个学生,我内心的状态要稳很多,但只有我自己知道,在某些时刻,在某些事上,冲动、极端的想法暴露无遗。
我骨子里其实是很讲求“接受苦难”,甚至渴求苦难。我总认为建立在苦难之上的获得才是真实的,否则总觉得是镜花水月。这种认知与思维也让我养成了坚毅的品格。所以,我其实应该很能承受打击与困苦,甚至命运的跌宕起伏。
至今的人生中,有遭受过比较大的挫败,但站在现在回望过去时,内心确实是比较平静,也充满感激。可能是一路这样跌跌撞撞,我也练就了一套自我愈合与安抚内心恐惧的方法。在难的时候,我会提醒自己“一切都会过去,时间会推向前。耐心等待,会熬过去的。”而在要面临挑战时,我也会告诉自己“勇敢地去行动,只有行为才会带来结果,最后可能会失败,但现在也应该全力以赴去 努力,最后结果就交给老天去决定。”
在再一次阅读完这本书后,出现在我脑海中的是一句话:不要低估自己承受困苦的能力。在人生进入命悬一线的时际,内心的念头可能就只有“要努力多活一会”;在经受轮番的摧残,甚至生离死别后,对未来可能难有殷殷希望,但会学着只去看当下的这一刻,努力让自己把这一刻渡过去。
其实对于生离死别这个话题,我内心一直是很抗拒的,因为潜藏的恐惧让我很无助。所以我不敢去想哪一天父母离去的场景,我一直认为那可能是自己无法承受的悲痛,比高考失利,比考研落败,比创业受阻放弃要严重很多倍的打击。
活着,可以是很简单的状态,只涉及每日柴米油盐,让躯体可以日复一日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这种简单,是由一颗坚毅、乐观、想努力活着的心催化出来。
读《活着》‖ 永远不要低估你承受磨难的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