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上午,教育部召开通气会提出,要解决好学生学习上“吃不饱”、“消化不了”、需求多样等问题,为此规定要减少考试次数,不得公布考试成绩和排名,坚决禁止分班考试,实行均衡编班。
这一规定的提出,意味着学生们期待已久的“减负时刻”真的来临了。但却引来家长们的不理解和抗议,纷纷认为这是想毁了孩子,联想起前段时间刷屏的“南京家长已疯”文章,不难看出:在当前的国情下,教育减负政策的提出,和家长们的期望相左,它的推行必将引来众多反对的声音。
基于此,这项规定还有提出的必要和推行的现实意义吗?
幸福的生活是奋斗出来的
中国的传统文化历来崇尚吃苦耐劳、鼓励力争上游,对勤奋苦读的人群总是格外推崇。
诸如前段时间清华官博晒出的“学霸作息时间表”,上面详尽地记录了该学生凌晨1点睡觉、清晨6点起床、6点40开始学习,连晚上9点到凌晨1点都被安排地满满当当的作息时间。引来网友们的一致点赞,纷纷认为,这样对自己高标准和严要求才是中国学子该有的样子。
而不公布成绩和排名、取消分班考试的做法,无异于“温水煮青蛙”,会让孩子们失去斗志和竞争意识。而高考这道每个学生都要过的大关,拼的就是谁分数高谁排名靠前,若不从小培养拼搏精神,在高考和以后的职场上,习惯了安逸的孩子们必将败下阵来。
就像家长们所说,也许用不了多久孩子们就会成为一个活泼灵动、热爱生活、轻松愉悦、心智健康的“学渣”,最终被社会淘汰。
将教育公平落到实处
分班最大的危害,莫过于把优秀教师和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分配到重点班,而普通班只能享受到普通的师资和资源,这就让学生们从一开始就面对着不公平的教育竞争。
而实行均衡编班,则最大程度实现了教育的公平化。
很多学校会在初高中一年级就依照考试成绩进行分班,让一部分因为暂时落后的学生被迫去了学习氛围差的普通班。
若是实行均衡编班,避免了重点班压力大、普通班差生扎堆的现象,而让一个班里既有学习好的学生也有学习中等和偏低的学生,可以让成绩好的学生发挥示范和带头作用,让成绩中等和落后的学生有机会突围,从而达到共同促进和提高的目的,不失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方法。
一刀切的减负,不实用
无论是取消考试成绩排名,还是实行均衡编班,家长、学生、学校和有关部门都依照自己的出发点有着考量。
对于成绩好的学生和家长来说,自然是希望获得更多的资源、拥有更好的学习氛围;对于成绩中等和落后的学生和家长,则是希望学校能够平等地分配学习资源和公平对待。而学校和有关部门,则需要在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之间实现最完美的平衡,而这个平衡往往很难做到。
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有着特定的适用范围,此次规定的出台,未免有一刀切的嫌疑。每个年级、学校和省市,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一样,是否都适合均衡编班和不公布考试成绩呢?未必!
一项规定从出台到实施到有成效,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检验,其中牵涉的各方也都要经历一个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这项规定究竟是否适用或者有待商榷,不如就让时间来检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