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端午

作者: 王家二少2 | 来源:发表于2019-05-22 11:18 被阅读13次

端午

绑彩线,戴香包,吃甜醅,点高山,看大戏,是我童年端午抹不去的五大仪式。

从古至今,端午更是各位文学大家笔下必不可少的一个元素,今天就和国粹君一起,领略这些别样的端午风情吧!

“盆栽绿艾,瓶插红榴。水晶帘卷虾须,锦绣屏开孔雀。菖蒲切玉,佳人笑捧紫霞杯;角黍堆银,美女高擎青玉案。食烹异品,果献时新。葵扇风中,奏一派声清韵美;荷衣香里,出百般舞态娇姿。”

绿色的艾草和红色的榴花相映,又有菖蒲,还有角黍,也就是粽子,营造出了浓烈的端午气氛。从中我们可以窥探出宋朝时期对端午节的重视,体会出其中的一些民俗。端午节,宋人不是局限于初五这一天,而是从五月初一一直到五月初五。初一至初四,大街小巷,充溢着叫卖端午“节物”的人,“节物”主要有桃枝、柳枝、葵花、蒲叶、佛道艾等物品。这几天的叫卖,是一种渲染,一种推波助澜。五月初五,才是端午的高潮。初五日,人们把“节物”陈于门首,用茶酒供养,举行祭祀活动,以及一些其他活动。

曹雪芹《红楼梦》

《红楼梦》第二十四回中第一次写到了端午节,贾宝玉的本家侄子贾芸为了能在贾府内谋得一点差事做,就在端午节的时候给王熙凤送礼。贾芸借了银子,买了一些冰片、麝香等香料来孝敬王熙凤,贾芸对王熙凤说道:“往年间我还见婶子大包的银子买这些东西呢,别说今年贵妃宫中,就是这个端阳节下,不用说这些香料自然是比往常加上十倍去的。”接着,《红楼梦》中又写道,“凤姐正是要办端阳的节礼,采买香料药饵的时节,忽见贾芸如此一来,听这一篇话,心下又是得意又是欢喜,便命丰儿:‘接过芸哥儿的来,送了家去,交给平儿。’”贾芸的这份端午节之“薄礼”,使他在贾府里谋得了监种花木的差事。

第二十八回里写贾元春赐给贾宝玉的“礼物”,是打发夏太监赏赐端午节的礼:“只见上等宫扇两柄,红麝香珠二串,凤尾罗两端,芙蓉簟一领。宝玉见了,喜不自胜,问‘别人的也都是这个?’袭人道:‘老太太的多着一个香如意,一个玛瑙枕。太太、老爷、姨太太的只多着一个如意。你的同宝姑娘的一样。林姑娘同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只单有扇子同数珠儿,别人都没了……’宝玉听了,笑道:‘这是怎么个原故?怎么林姑娘的倒不同我的一样,倒是宝姐姐的同我一样!别是传错了罢?’”

第三十一回中描写端午节的笔墨虽然不多,却把端午节所涉及的民间习俗都写上了。其中言道:“这日正是端阳佳节,蒲艾簪门,虎符系臂。午间,王夫人治了酒席,请薛家母女等赏午。”“蒲艾簪门”和“虎符系臂”乃是端午的习俗,“蒲”是菖蒲,有香气,生于水边。“艾”是艾蒿,茎叶有香气。“蒲艾簪门”就是将蒲艾插在门上,以驱赶蚊蝇、虫蚁,含有驱邪、辟邪的意思。“虎符”是古人辟邪护身之物,人们用绫罗布帛等制成小虎形,缝缀儿童臂上,认为可以避恶消灾。“赏午”也为端午之习俗,即端午节午间,须饮雄黄酒,吃桃、桑葚、樱桃、粽子等,欣赏石榴花等端午时光,无论富家贫家,互相宴请,这一切活动,统称“赏午”。此回写王夫人在端午节治酒,“请薛家母女等赏午”,即请客人参加端午饮宴之意。这回中还提到“粽子”,只是用黛玉的一句话“大节下怎么好好的哭起来?难道是为争粽子吃争恼了不成”一笔带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红楼梦》中的端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deyz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