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我们生活在大都市还是小县城,高楼大厦随处可见;无论要去哪里,飞机、高铁、动车、大巴等交通工具都能满足我们的愿望,足不出户吃、穿、用都送上了门。生活越来越便利但是那一点点人间的烟火气却越来越少了。
还记得小时候每当听到“打奶嘞!”或“磨剪子嘞锵菜刀”悠长的喊叫声时,各个楼栋口就有人陆陆续续拿着碗、缸子或拎着剪刀和菜刀下去了。修鞋钉掌、补衣锁边、打气补胎随处可见。有研究飞机大炮制作导弹的也有街边卖茶叶蛋的,生活处处一片烟火气。现在这种景象越来越少了。人们都抱着手机沉浸在虚拟的世界中不能自拔。只是偶尔在菜市场,汇聚老百姓吃喝的地方还能见到百姓生活的一二。
(1)卖酸菜鱼的老板娘
我点了一份酸汤肥牛,倚在柜台前,边观赏老板娘养的那缸金鱼边看他们夫妻做事。老板娘打了单便去准备食材,只见她从一个桶里拿出了一袋冻的牛肉片,接着拿了一个西红柿,洗净后开始在案板上切成五块,其中有一块比较大,她先看了我一眼然后迅速把那块大的放到另一个盘子里。这一个小小的动作让人联想到了她开始创业的不易,金钱的积累就来自这精打细算,小到一块西红柿。
(2)“精明”的她
最初刚搬来这里,在菜场买菜我喜欢买她的菜,因为她家的菜不仅种类多而且看着新鲜,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她的速度。拿菜、称重一连串干净、麻利的动作。当你还在默默地赞叹她时,她已经报出价格给你打包好了。有个老太太质疑她算账的准确性,曾拿出手机演算,结果分毫不差。由此,就喜欢在她家买菜并且从来不再核对了,这一买就是几年。
她家的菜摊背靠背有两个。她和她的大姑子各管一摊。她生得小巧玲珑嘴皮子和动作麻利迅速。大姑子生得胖大还有一只眼有眼疾,拿菜、称重、算账也较慢。虽然菜是一样的,但她这边的人总是在排队。
去年有一次,她算账随口说了句87二十五,我想不是十五吗,怎么是二十五呢?不过也没有在意拿着菜就走了。还有一次我买了几样菜,她说24.5元,我又加了根胡萝卜,她说31.5元,我很疑惑地看看那根小胡萝卜问道:“这多少元一斤?”她忙笑着说:“我称错了,称错了,再重新给你称一下,是27.6元。”从那以后我再也愿意光顾她的摊子了,即使她家的菜多又新鲜,诚信为本是做生意的基础。
(3)卖花人与她的家人
前几天看了一个视频讲到各地的猫,新疆的小猫在跳舞,四川的猫咪打麻将,江苏的小猫最辛苦,埋头苦读刷试卷。生活在江苏的孩子真无奈。不过其实养活自己的门路有很多,菜市场里有商机。
我们的菜市场有一对三十来岁卖花的夫妻,他们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两个女儿,一个五年级,一个四年级,儿子上幼儿园中班。经常看到两个孩子在菜场门口的大凳子上写作业,当栀子花盛开的时候也经常看到她们在门口像模像样地帮着妈妈吆喝着卖手链。
最近菜市场又新出了一个卖各种稀饭的摊点:八宝稀饭、黑米稀饭、南瓜稀饭、银耳羹、绿豆稀饭种类齐全,分量足。一下子又方便了附近的居民。这个摊主就是卖花的老板娘的妹妹。虽然现在就业竞争压力大,但是有时生意就在身边。维系老百姓吃、穿、用、行的活计永远都有生意做。
菜市场,一个小小的市井窗口。在这里我们看见最新鲜和多样的食材,可以讨价还价,看见普通人的三餐四季。这些活色生香,才是市井的底色。
![](https://img.haomeiwen.com/i3206843/c6bbc70a91d7a1d9.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