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漫
清代有个才子叫袁枚,20岁出头就被任命为知县。他离乡上任前,去向老师道别辞行。老师问他:“恭喜你啊,年纪轻轻就当上知县,但官不好当啊,你有什么准备吗?"
袁枚回答:“只准备一百顶高帽子而已,其他的没准备,打算见人就微笑送一顶,反正是人都喜欢戴高帽子。"
老师听了很不高兴,厉声道:“亏你还读那么多书,枉负我多年对你的谆谆教导,为官要刚正,你怎么也搞那么俗气的一套啊?"
袁枚马上回答道:“老师,您说得很对,学生认同;可请您想一想,在当今社会上,像您这样光明磊落,为人正直、明白事理且不喜欢戴高帽子的人,又有几个呢?”
听袁枚这么一说,老师脸色马上“阴转多云",进而“放晴”,微笑点头。
袁枚转身告别,内心感慨:“高帽子,还没出门,就送出去一顶了,看样子一百顶还不够。"
袁枚20岁出头就做知县,算是奇才,配做他老师的人,也绝非等闲之辈,连他也不自觉地喜欢戴高帽,何况常人乎?
袁枚为什么说要送一百顶高帽子呢?就是因为他发现了人的需求和喜好。袁枚为什么能让他的老师转怒为喜呢?就是其善于发现、挖掘、引导老师的需求和喜好而已。
人生启示: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是文章。人生在世,不光要读有字书,更要读懂无字书,而人性就是重要的无字书。
什么是人性呢?人性就是人行事的个性和脾性。个性就是人的性格需求,脾性就是人的喜欢。所以读人性就是读人的需求和喜好。
俗话说得好:“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说话本身就是要看人说话,不了解人性,话即使说得再有理、合势,却不顺人性,怎么能让人愉快接受呢?
人性成了解开心灵的钥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投其所好"地说话就是打通人性的最佳方式。
读懂无字之书,必须通人个性,晓人脾性。不懂人性,就不懂社会“真味”,说话就不能有的放矢,让人心悦诚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