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心理咨询常识化理解,就是运用心理方式处理心理困惑的交谈过程,这里重点是心理方式而非道理方式。
道理是无用的废话,这是常识,因为太过于概括,又不可挑战,没有讨论商量犯错的可能。讲道理让我们站在高处,处于控制者心态,处于不败之地,“放之四海而皆准”,于是被我们不知不觉使用,而讲心理必须让自己示弱,放下强者心态,这实在是逆人性而为。
心理方式说话未必是心理咨询,但心理咨询必定是心理方式,让我们看看心理方式本质到底是什么?
以认知行为疗法为例,理论假设这个有问题的人不是有病或者意志力太弱,而是出现了功能性失调认知和行为,为此不但不去责备这个人,反而要有人文情怀接纳理解这个人。
试着看,小孩子打翻了茶具,一般会责备不小心,告诉不要乱动不听话,这就是理论假设有问题,认为小孩子就应该不犯错,却不愿意承认即便自己也会失手犯错,更本质上说这些犯错不过是功能性失调而已,功能失调是暂时的,对策就是再学习恢复正常功能好了。
可见,心理方式第一个特点就是具有人文情怀,人际互动关系融洽,特征或者表现就是不讲道理而是彼此放松。
家不是讲理的地方,为何呢,因为家是放松的地方,放松状态下就是不那么理性,不苛求对错,开心愉快一点就好。
如同上面孩子打翻茶具例子,不责备孩子的父母一定是亲子关系好的,能安慰说没受伤就好,甚至放松下来笑着问是否被吓着了,再看看摔碎的茶具啥样子,之后引导如何小心。
这个关系融洽的过程,你最后讲道理才会发挥作用,甚至不用讲道理孩子已经从犯错中学会,因为你当然知道自己孩子不是傻瓜。
可惜,多少人包括我自己在内,总是不由自主成为傻瓜,唯恐别人太傻,不停讲道理,重复,啰嗦,琐碎,“人不嫌狗嫌”。把别人当傻子,不求就去帮助,才是真正的傻子。
如果非想搞砸关系,就用讲道理这一招即可,“一招鲜吃遍天”。处好关系的对策则是一不讲道理二不太严肃,不讲道理是底线,能放松轻松是及格线。
最近生活例子是与老人互动,不是情绪不好吗,假装不知情故意问三问四,然后提问活着的好处有哪些,想不出一个罚款100元,作为家庭作业布置下去,再去时候检查作业。还会赞美年纪这么大了脸上皮肤白净,上电视做模特都不用打扮。抓住机会嘲笑,先一起数落老爹买菜小气不舍得买好的,转眼附和嘲笑老娘不让多洗一次衣服,小气怕用水。
说完关系,再说心理方式的第二个特点是可操作技术。其实讲关系的过程,一定是用技术的过程,比如罗杰斯求助者中心疗法共情等技术。
当然,比较好的具体技术还是要掌握下,比如提问技术。会刹车会开车,会提问会咨询,提问就是假设人家自有智慧解决问题,自己最好是示弱引导,比如“你觉得活着有哪些好处”“过去这么难是如何过来的”“你希望过上什么样的生活”。
小结下,心理谈话本质把握两点,一个把关系作为基础,目的是为了互动轻松;再一个把技术具体化,可操作,目的是为了激励赋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