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评《菊英的出嫁》

作者: 木兰吟 | 来源:发表于2017-07-03 14:03 被阅读0次

      看完《菊英的出嫁》有段时间了,只是看完以后的愁一直积蓄在心底,久久散不去。这是我接触乡土文学阅读的第一步作品。

      二十年代初,在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先生的影响下,乡土写实小说继承了鲁迅乡土小说的启蒙主义传统,揭示闭塞的乡村世界里农民的愚昧与麻木、世故与巧滑、冷漠与势力,以及由此带来的人生悲剧。《菊英的出嫁》在揭示乡间悲剧的同时,也对奇异的民风乡俗进行了细致的描绘,这就使得《菊英的出嫁》多了民俗学的价值。

      菊英是一个只有8岁阳寿的女孩,在她病逝十年之后,其母理所当然地认为她已到适婚年龄,于是顺理成章地为她订了一门阴亲并倾其所能预备了丰厚的嫁妆,然后吹吹打打、热热闹闹将她“嫁”了出去,把菊英的棺材由青色的轿子抬到男方家。

      作者采用倒叙的手法,以冥婚这一愚昧落后的原始信仰为切入点,不仅仅是为了抨击冥婚这种落后的风俗,更是为了表达作者对故乡的爱,因为爱得深沉,所以不能忍受故乡人的劣根性。透现出这一愚昧落后的原始信仰正是为了对故乡人进行思想启蒙。与此同时,作者对菊英娘的态度也是复杂的、有时甚至是矛盾的。作者对菊英娘的态度大致有三重。

      同情与批判并行。“唯一的方法是给菊英一个老公,一个年青的老公。”“他会给菊英许多温和的安慰和快乐,菊英的身体有了托付,灵魂有了依附,便会快活起来,不至于再陷到这样危险的地方里去了”写出了菊英娘对菊英空幻、凄楚的母爱,想着给菊英找一个老公,菊英的生活就不会再像以前那般寂寞、孤单、忧郁、绝望了。使读者感受到菊英娘对菊英深深地母爱的同时也写出了冥婚的荒谬。给菊英找老公是为了让菊英开心、幸福,但是这是一件荒诞、可笑的幻想。

      讽刺与哀怜并行。“她已经耗费了许多心血。五六年前,一听见媒人来说某人要给儿子讨一个老婆,她便要冒风冒雨,跋山涉水的去东西打听。”“菊英的爹和邻居都屡次劝她雇一个女工,不要这样过度的操劳,但她总是不肯。她知道别人的劝告是对的。她知道自己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的缘故。但是她以为自己是不要紧的,不论多病或不寿。她以为要紧的是,赶快给女儿嫁一个老公,给儿子讨一个老婆,而且都要热热闹闹阔阔绰绰的举办。菊英的娘和爹,一个千辛万苦的在家工作,一个飘海过洋的在外面经商,一大半是为的儿女的大事。 ”作者在讽刺菊英娘为给菊英办冥婚不顾自己的身体,过度操劳的同时又传达出对菊英娘这种愚昧、空幻的爱的哀怜。

      眷恋与失落并行。“菊英的娘在家里哭得昏去了。娘的心中是这样的悲苦,娘从此连心肝儿的棺材也要永久看不见了。”“菊英幼时是何等的好看,何等的聪明,又是何等的听娘话!她才学会走路,尚不能说话的时候,一举一动已很可爱了”通过菊英娘对菊英幼年之事的追忆写出了菊英娘对菊英的眷恋之深。当送走菊英的花轿后在家里哭的昏了过去,今昔对比,将菊英娘心中浓烈的失落酣畅的表达出来。

      细致刻画菊英娘的同时,也刻画出了当时的全民愚昧,“住在街上的人家都晓得菊英的轿子出了门。菊英的出嫁比别人要热闹,要阔绰,他们都知道。他们都预先扶老携幼的在街上等候着观看。”讽刺了群众对冥婚这种落后风俗的迷信。

      王鲁彦通过细致、平实的笔触,忧郁而抒情的笔触,植根于浙东的乡情民俗,借冥婚这一风俗,以启蒙主义价值体系反观乡村社会,希望能动摇乡村人的劣根性,以达启蒙国人的理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评《菊英的出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dna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