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杂谈(一)

读书杂谈(一)

作者: 22QQQQ | 来源:发表于2017-10-07 17:18 被阅读0次

一、不是在看书,是透过书在看我们自己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会:自己正在为某件事头大,然后突然发现了一本书,翻开一看,这本书就是专门为自己准备的;心里正有某个结解不开,结果读书时看到书里的某一句话,突然就觉得之前纠结的都不是事儿了……

每个人都是带着自己的问题生活的,如果把人比作蚌,那么这些问题就是蚌肉里混进去的沙粒。蚌从含沙的那一天起,就有了把沙变成珍珠的动力,而人在面对自己的问题时,也都有“解决问题并借此打开新局面”的冲动。而看书,很多时候就是“带着问题上路”,不管我们有没有明确认识到心中的疑问都是如此。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我们当下真正能从书里看到的,都只是我们想要看到的东西——一个因为“不守规矩”被老师教训过的学生,看过爱迪生的传记后,可能忘记了其中绝大部分情节,却对这位名人儿时因为在火车上进行化学实验引发火灾而被火车站长打聋一只耳朵的经历印象深刻;一个有自闭或者自卑倾向的人,在看到心理学书籍上“人总是希望被理解”的论述和例证时可能会流泪;一个为写论文发愁的人在看到某本经济学通俗读物的数据时可能灵光一现……书如同一面镜子,镜子里照出的是我们心里隐秘的一部分。

正是因为看书其实是在看我们自己,是为了看到并解决我们自身的某种需求,看书才不应该成为我们生活的唯一,不应该成为逃避生活的借口。那些看过书之后能够真正有所体会的人,大多都是在生活中已经有所经历、有所体会,进而有所问、有所求。这样有所问、有所求的人在看书时才能发现,作者以某种表达说出了他之前不可名状的情感,明确了他以往模糊的需求,回答了他心中萦绕的问题。

二、真正的阅读需要行动,但行动何时发生却是不确定的

但是,书中的文字只能提供某种指引,或者至多是某种蓝图,它不能直接变成现实。带着问题看书的人,最终必然需要带着这些指引或者蓝图回到现实,最终在某种程度上改变自己。这种自我改变有快有慢。一些心理学的书,读过之后,读者可能几乎是立即就改变了自己的行为;而一些讲思维方法的书,可能需要读者反复阅读、体会和练习才能在几个月后看到些微的改变。

换个角度说,每本书其实都是作者某种经验的总结,作者的经验必然来源于他的现实生活。如果获取一手资料并将之固定为文字的作者本人尚且需要在生活中有所经历才能撰文成书,可见实践的重要性。

把“看书”和“买书”等同于“解决问题”本身,“光看书不行动”甚至是“光买书不看书”,认为“书里就是全世界”,无异于望梅止渴。正因为只看书不行动不解决任何问题,通过看书而看到自己的人,最终也不该“一直看书而不行动”——明明有某个已经逐渐明确,不得不解决的问题在自己面前,自己却视而不见,这种自欺的感觉是非常痛苦的。

但是,从“开始看书”到“行动”的过程可能需要很长时间。因为人的惰性,“从书里看到某个很有用的道理但就是不想照做”可以说是所有读书的人必然经历的一个阶段。在大多数情况下,想让一个人心甘情愿地实践某个道理,仅仅是知道某个道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通过多种途径重新认识这个道理才能慢慢地相信,只有照着书中的道理去做才是最心安理得的选择,而且这个“明理”的过程往往充满巧合和不确定性。

例如,我一个有拖延症的朋友,在“战拖”之路上走得不可谓不曲折:为了改掉自己拖延的习惯,看了类似“拖延心理学”的书,也知道“自由即自律”等等一系列道理,但是重度拖延依旧不改,甚至会用自己看过的心理学理论作为自己拖延的借口,声称“拖延是试图掌握自己生活节奏的一种表现”。直到有一天他被自己无休无止的拖延折磨得百无聊赖,从而真的认识到拖延并不能解决问题,而且只要拖延,问题就会一直越来越糟下不封底,他才慢慢地将“一定要战胜拖延症”想法付诸行动。在此之后,他又多次“尝试——放弃——尝试”,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他阅读了大量的各类书籍,从看到的各种事例、理论中,他才慢慢确定,要战胜拖延症,“做一点是一点,有胜于无”的心态最适合自己,而一上来就订立远大的目标只会让他逃避现实继续拖延。

我这位朋友一直有看书的习惯。据他自己说,他并不是每本书都是为战胜拖延症而刻意去看的,很多书,例如名人传记、经典小说、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的书籍,看上去和拖延症完全无关。而每次看到和拖延症有关的理论和事例都可以说是巧合。但是时间久了,每次要犯拖延症时,以往看过的各种事例和道理就会一个个地冒出来,各个方面的道理和论据,从某个伟人做事果断,到拖延的成本等等,都让他感到拖延“不可取”,而且会让自己“良心不安”。因为觉得继续拖延心里实在过意不去,他才选择多少做些事情。就这样一点点积累下来,看到成果之后,他为了不让之前的成果荒废,就会抽时间继续做下去。

所谓知易行难,就是这样了吧。

相关文章

  • 读书杂谈及《驱动力》读书笔记

    1.杂谈 既然是读书杂谈,那关于读书前后的点点滴滴就有必要说一下。因为我越发觉得,读书成为了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每一...

  • 读书杂谈(一)

    一、不是在看书,是透过书在看我们自己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会:自己正在为某件事头大,然后突然发现了一本书,翻开...

  • 做一个读书的种子

    鲁迅先生在《读书杂谈》中谈到:“读书,至少就有两种:一是职业的读书,一是嗜好的读书。所谓职业的读书,譬如学生因为升...

  • 病中杂谈——养病与读史

    (一) 今天早上四点起来读书,准确地说,是读存在手机里的鲁迅先生的两篇文章:《病后杂谈》和《病后杂谈之余》,以及一...

  • 读书杂谈

    现在的中国虽然主流的声音是要多读书,读好书,但实际上能静下心来读书的人真的少之又少,能静下心来读点有营养书的人更...

  • 读书杂谈

    白先勇的《树犹如此》是一篇回忆故人的散文,但以这篇散文命名的这本书却是个大杂烩的集子,书中收录了他的十多篇...

  • 读书杂谈

    科技发展到今日,手机泛滥,电脑快速,通讯发达已使世界这个庞大的机器充分地运作起来。人类像充足了电的陀螺,匆忙地急躁...

  • 读书杂谈

    今天看点读后感吧,正好最近要写简奥斯汀了。 先看看她的名作《傲慢与偏见》,可以先看下电影,最好是把下面这三分钟听明...

  • 读书杂谈

    关于读书其实我不算很会读书的那种,但是我敬重喜欢读书的人,也爱读书。小学时就被周总理的一课深深的洗过脑,大家是否记...

  • 读书杂谈

    关于读书,我只喜欢读没有负担的书,尤其喜欢外国长篇的小说,小说越长我越有兴趣读下去。 在读过的众多小说中,最爱霍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杂谈(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dnj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