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精神的数学老师
----读《数学文化学》感想三
大寨一中 高元节
一个人如果不逼自己一把,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题记
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使用,不是知识没有用,而是我们没有使用,只能说明我们没有“没有用”。“书山有路勤为径”,书就是我们的路,有路,就大胆的走,有事,就大胆的做,每一个强大的人,都会咬着牙度过一段没人帮助,嘘寒问暖的日子,只要我们选准了方向,就只管上路,不要回头,立即行动是所有成功人士共同的特质。
今天我“逼迫”自己读了《数学文化学》的第二章和第三章内容(140-208页):
第四章 古希腊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数学
4.1 古希腊文化的数学
4.2 文艺复兴时期的数学
第五章 西方文化的微积分
5.1 微积分的萌芽与早期发展
5.2 牛顿和莱布尼兹的贡献及其影响
5.3 无穷小运算与第二次数学危机
我的摘录语段:
在原始思维中,每个数都有属于它自己的个别面目、某种神秘氛围、某种“力场”。数在集体表象中以它的名称与想象的总和的神秘属性互渗着。原始思维中的数不仅是一个算术的单位,而且还是一种神秘的实在。(见142页)
毕达哥拉斯学派对数学的观念带有浓厚的原始文化的数学神秘色彩。亚里士多德曾说,毕达哥拉斯学派把数看作是真实物质对象的终极组成部分,这种“万物皆数”的观点就构成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核心观念。(见143页)
《几何原本》作为人类智慧的光辉结晶,它在数学史上的作用是没有任何一本著作可以与之比拟的。一种数学方法能最终烟花成为一种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这不能不说是数学所能达到的最高的文化意义。(见153页)
基督教源于希伯来文化,希伯来文化中的原始数据神秘主义十分浓重,具有“字数术”(因为腓尼基文字用字母表示数字,这样每一个由字母组成的字就有了与数的对应关系)的神秘特征的基督教神学有利用数学神秘性的内在要求。(见160页)
古希腊数学是一种思维的形式,是一种认识、表现和解释世界万物的理性方式。(见161页)
中国画追求意在笔先,笔墨出自胸臆,充分表现画家自己的主观审美意愿,而根本不受任何数学方法的舒服。(见172页)
在微积分的研究中牛顿和莱布尼兹表现了完全不同的风格。这就即如克莱因所指出的:“他们的工作方式也不相同。牛顿是经验的、具体的和谨慎的,而莱布尼兹是富于想象的、喜欢推广的而且是大胆的。”(见193页)
拉普拉斯曾写道:“当一个人沉湎在分析运算中时,他就被这个方法的普遍性和它的不可估量的优越性引导着,这个优越性体现在它把力学推理转变成几何往往达不到的一些结果。分析时如此地多产,只需把一些特殊的真理译成这个普遍的语言,就会看到从他们本身的表达中又出现观众多新的出乎预料的真理。(见195页)
9.一般地说,数学史中所谓的危机即是指在数学发展中,新的概念、新的方法的出现,与原来有关数学的解释、理解产生了矛盾:新的概念与方法已经无法用现存的数学体系给予解释和说明,因而产生了危机。(见204--205页)
10.中国与印度都创造并毫无反响地接受了无理数。对于中国文化来说。烤房中出现开不仅的数只是一种运算的结果,而不会对宇宙万物的解释形式产生什么影响。例如,《九章算术》的开方术说:“若开之不尽者,为不可开,当以面命之。”这就是说,对开方开不尽的数可以“一面命之”,如此而已。这样,无理数就自然而然地出现并被接受了。(见207页)
我的教学实例:
理性的精神 人文的境界
圆周率是怎样计算出来的?我想这个数学问题,没有哪位老师再安排一节课去计算验证了吧?大多是“知道、了解、记准、会用”就可以了,后来我读到“割圆术”:“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可想而知,随着边数的增加计算过程会越来越复杂,限于当时的条件,刘徽只算到圆的内接正96边形,使圆周率精确到两位小数,得到3.14.后来,刘徽又算到圆的内接正3072边形,使圆周率精确到四位小数,得到3.1416,这是当时已经称得上相当精确了。又过了大约200年,到了南朝的时候,祖冲之更是把“割圆术”推进到圆内接12288边形,算出圆周率应该再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开创了一项世界纪录,比欧洲早了一千多年。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引以为荣的骄傲。
当我给学生读了圆周率的“坎坷经历”,学生们对那些数字,表示很惊讶并且难以置信,随后我板书了一个教材上没有的课题----派()来的挑战,我组织学生针对我读的材料交流自己的想法,各组派代表发言,他们很敢兴趣,“演草纸得多少啊?得用多少只笔啊?得算多长时间啊?圆内接正12288边形,怎么画的出来?......疯子才会天天算数呢,而且一旦错了,前功尽弃不说,等于徒劳,而且劳民伤财......各种声音都有。为了消除同学们的各种质疑,我又安排了尝试计算环节,先从内接正6边形开始计算,挑战进行时......对于现在学生普遍存在的”计算惰性,不爱做题等现象,我想这一环节,无疑时对他们的一次有难度的挑战。
当然这一课的时间,并不能完全计算到完美,这个过程,学生的体会还是很深刻的,对数学知识的由来也有了新的认识,对数学家们执着钻研精神表现的更加尊重,学科素养也从中得到了培养,他们懂得:学习是一件需要认真对待的事情,必须专注、严谨,任何学科的知识都是值得尊重的。
我的随想感悟:
计算是理性的,理性的精神才能支撑繁杂计算的完成。
过程是人文的,人文的境界才能完善体验过程的形成。
数学是科学的,理性的,首先要求真求实,尊重学生的现实,尊重数学的史实,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的,还要关注到学生之间的差异,需要把人文关怀倾注于课堂,要把每个学生的问题转化为动力。
课堂不是一个简单的讲知识的地方,它更是一个传播人性的地方,今天的教育仅仅是知识吗?仅仅是能力吗?当然不是,一个好的数学教师应该具备五个层面:教好数学基础,教出数学味道,教出数学品味,教出数学境界,教出人文精神。(摘自我读过的资料)
数学教育留给学生的除了知识的传授和智慧的开启外,还应包括身心的点化和人格的润泽,如果说数学教学的科学性是刚性的话,那么人文性就是柔性,它需要的是渗透,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钻研教材,针对数学知识点尽力挖掘出其人文思想价值及精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