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故事的一个特点就是通过多种举例证明自负的危险性,进而让我们得以对人类本性做出反思
安徒生写的《渔夫和鱼的故事》讲的是在很久以前,河边的小茅屋里住着贫穷的渔夫一家,一天渔夫抓到一条鱼,但他决定放走他。鱼为了感谢渔夫,满足他一个愿望,渔夫说我要一间大房子,于是鱼变出了一间大房子,然而回到家后,他那贪得无厌且专横的妻子骂道:“你的愿望太小了,回去告诉那条鱼,我要一座城堡。”她一次又一次的让鱼把他变成女公爵,女皇后,甚至圣母!鱼终于被她的无理要求激怒,摇摇尾巴游走了,她又住回了茅屋。
自负和有野心的人欲望永远都没有尽头!有趣的是,无论是在童话还是在自负的人的狂热想象中,对权力的极度渴望都让他们迫不及待的想要变成上帝。我们很轻易的就会发现自负的人,总是觉得自己就是上帝,或者仅次于上帝。他们喜欢发号施令,提出要求和愿望,只有上帝才能满足他们,这种想变成上帝的渴望,是隐含在他们所有行动背后的极端倾向,诱使他们做出一些违背人格的事情。
对于我们的孩子,我们要让他们对自己的生活感到心满意足,而不会单纯的因为他们是依照上帝的模样捏造出来的,就认为自己具备了神奇的能力,并要求他人做自己的奴隶
这种渴望变成上帝的心理跟童话里的理想国是紧密相关的。在理想国中,每个人的梦想都会实现。儿童极少质疑这些虚幻世界的真实性。如果我们能够意识到儿童对魔法的强烈兴趣,就不难理解,为何他们总会轻易地受误导,以及他们为何终日沉溺于幻想。一些人对魔法和神奇能力感到非常着迷,直到老了,他们的兴趣才逐渐消退。
在我们的文化里有一种东西却是具有神奇的力量,那就是金钱。有钱能使鬼推磨,我们不能理解那些充满野心和自负的人,为何一直苦于没有足够的金钱和财富。从这个角度上看,他们想要拥有全世界的无休止的挣扎似乎是可以理解的,而且大多是病态的。他们是自负感的又一种表现形式,借助财富来获得跟魔法师一样的权利,有一位十分富有的人,他所拥有的财富早已经是一个正常人的需要,但他还是停不下来追求金钱的脚步。在得了精神病后,他承认:“对的!金钱正是不断吸引我的原因。”他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但很多人没有勇气承认他它。今天,权力早已跟金钱和财富紧密相连,追求金钱和财富已经成为我们文化里的普遍现象。但没有人会想到,很多人之所以终其一生追求金钱,只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获得跟上帝一样的权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