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摘抄:罗伟章《本能的意义》 - 草稿

摘抄:罗伟章《本能的意义》 - 草稿

作者: 白色绸缎 | 来源:发表于2023-09-22 16:24 被阅读0次

    作家们都丧失了塑造人物的耐心和能力。这就造成一种局面:作家比他的作品有名,作品比其中人物有名。而好小说另有样貌,祥林嫂比《祝福》有名。小说是通过人物去打量世界,人物面目不清,陈旧浮薄,作家就有辱使命。当下的许多读者,对当下的许多小说不待见,尽管原因复杂,作家在贡献新型人物方面的不作为,是重要原因。

    形式也好,语言也好,虽本身就构成内容的一部分,背后的支撑却还是情感和思想,我是为这“背后”写作。

    情感的深沉表现是痛,而痛是一种本能,或者是一种本能反应。

    身体是智慧之物,它以沉默到隐忍的方式,记载着心灵的创伤。

    文学从情感萌芽。情感是作家能量的象征。作家最为有效的想象,也是从情感出发的。因此,情感是文学的本能,也是一切艺术的本能。艺术发源于情感,也作用于情感,感受能力是分析和评判能力的前提。

    当下的很多写作,不是从生活中来,是通过阅读,从阅读中找灵感,作家们对经典作品的技巧很经心,却忽略了技巧里埋着的情感,也就是那一粒种子。杰出的作家能够超拔,让你几乎看不到他的起点,就以为技巧是他们的起点。事实上,起点是情感,他们从情感起步,凝聚自己的人生经验、心智密度和思想深度,才走出了高天厚土。

    每一次修改都是一次创作。

    我的小说观,也是密度和强度,所以《罪与罚》《愤怒的葡萄》之类,才让我深深震撼。它们都是正面强攻的文字,这不讨好,但人家本来就没想讨好。讨好的文学是“追求角度”的文学,是“绕”的文学;这样的文学当然可以成就优秀,甚至伟大,但不可以去嘲笑把墙或山推倒的文学,说他们手法太笨。那不是笨,那是力。力是最高的美。

    就文学而言,力量强大,是因为情感强大。

    作家的思想深度,缘于情感深度。正是在这一点上,作家与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区别开来,文学也与哲学和社会学区别开来。文学的独立价值,是将心比心、感同身受、荣蓐与共。

    文学以情感为宗。再奇崛的策略,一旦发明就成为常识,有些还只能一次性消费,格里高尔.萨姆莎变成甲虫过后,你再变成狥,变成马,都是活在别人的阴影之下。

    情感有流派和主义吗?大概没有。完全以流派和主义去判定作家和作品,这是拿一口碗去装烟海了。

    只有情感,不可能成为好作家。语言、语气、叙事,都是文学的必需。20世纪的小说,在这方面有了集体自觉,也在这方面超越了19世纪。比如《百年孤独》,要说人物,19世纪的二流作家也会比马尔克斯塑造得鲜明可感,但他确实提供了一种叙事的精神场。他是能为作家贡献感觉的作家。那次跟李陀谈,他认为《百年孤独》不好,很不好,说整部书就是一个马赛克。其实还是好的。《百年孤独》《城堡》也好(如果当成童话来读),但不能因为它们的好,就以为观念和策略能解决文学的根本问题。文学的根本问题,是内化的、毫不矫饰的情感。矫饰的情感不是情感,即使不想欺人,也是自欺。自欺的情感,暴露的是主体的柔弱,是对归宿的渴望,最多算意愿,不能算情感。意愿可以转移,而真正的、可以称为本能的情感,是灵魂里最深的光。

    这是超市和连锁店的时代,大家的眼睛和肠胃被同质喂养。这种进入身体的“集体”,是隐形的,被装饰的,表面以个性显现,但往深处走,就能被看见。以前的集体意识,因作家怀着对广阔社会生活的兴趣,还能呈现异质。当所有人都不和陌生人说话,都朝内走,而吃进去的东西又都差不多,事情就变得更麻烦些。我们已很难感知到时代与自己的相关性,我们与他者的歌哭悲欣越来越疏离。如此,文学就只能收缩,收缩到文学圈里,形成所谓的“内循环”。另一方面,众多作家也在表达时代,却是把时代当成全部,甚至把某一个时代主题当成全部,而不是纳入时间长河,将其当成时间长河里的一个环节,这就必然丧失审视的力量,从而无力表达真正的时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摘抄:罗伟章《本能的意义》 - 草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dpt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