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人意公子有一个朋友,从来不会从他嘴里听到什么大道理。每当意公子心情不好,找朋友聊天时,他总是安静地倾听,时不时替意公子骂上两句。
等意公子心情好了,想通了,烦恼的事情自然就过去了。有一次意公子问朋友,为什么你从不用大道理开导我?
朋友说,“我相信你也明白那些道理,比起大道理,那时的你更需要的是倾听和情绪价值。”
是呀,一个人痛苦的时候,仿佛被重重高墙围困。这时,我们在心理层面一个非常重要的需求,就是有人和我们一起应对情绪。
可现实生活中,总有人喜欢以教导者的身份自居,通过讲道理来突显自己的优越感。
你在工作中受了委屈,他们会说落你能力不足,劝诫你努力才有回报;你遇人不淑,他们责备你不识好坏,然后大讲所谓的识人技巧……
就连平常的聚会,都能被这群人整成大型说教现场。其实,没有人可以凭借大道理就能过好这一生。
人在低谷的时候,所有的高谈阔论都会变成喋喋不休,而他们想要的不过是一句“我懂你”。
毕竟,我们是来倾诉的,而不是来上课的。鬼谷子有句话是这样说的,“说者听,必合于情”。想要说服一个人,动之以情永远排在晓之以理前面。
与朋友相处,我们要像太阳一样发出光和热,而不是站在高处指指点点。让别人感到舒服,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极高的修养。
《论语》中写道: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如果对方不愿意听你的忠告,那就不要再劝了,再劝就是自取其辱。
很多时候真的是这样,即便你的建议是真心实意为对方着想,也难以改变别人的想法,反而给自己增添了许多烦恼。
如果劝说别人,是以牺牲一段关系作为代价,你又何必苦口婆心去劝说他呢?
注:本文来源于今日头条洞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