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罗万象读书让生活美好读书
2017年读书14:《人民的名义》读后感

2017年读书14:《人民的名义》读后感

作者: 夜辰1981 | 来源:发表于2017-04-10 22:05 被阅读822次
2017年读书14:《人民的名义》读后感

前两天晚上夜聊,一位同学极力推荐反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说剧中情节许多是现实版腐败的拼装。我久已不看电视剧,总嫌它拖沓费时,也因为自律差,一看不管好赖必须追完。这不是,看了个头,一个通宵秒了最新播出的10集,第二天晚上干脆下了电子书,一个通宵将其灭掉。

2017年读书14:《人民的名义》读后感
周梅森,著名作家、编剧,江苏省徐州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电视剧主要讲述了由小官大贪的赵德汉被抓从而暴露了一桩特大贪污腐败案件,以检察官侯亮平的调查行动为主线,以错综复杂的官场关系和贯穿始终的“九一六”事件为辅线,抽丝剥茧、层层递进最终一网打尽一连串的利益集团。它向人们勾画了一张庞大复杂的权钱之间利益交换的关系网,关系网下师生之情、同学之情、夫妻之情进行着复杂博弈和激烈绞杀,让人惊悚和愕然。

这部电视剧之所以风靡,主要是由于它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解密反腐的心理需求。十八大以来,我党“打虎”“拍蝇”查处了一大批腐败分子。可是,对于广大群众来说,大多了解的是一些简单的总体概况和简单的片断信息,要么是总结式的数字统计 反腐形势,要么是个体的名字职务 违纪事实 处理结果,唯独缺少贪腐内幕的全景展示和细节透视,以及腐败分子思想蜕变的深度解析。而这部电视剧恰恰扮演了揭秘角色,让大家有了直观细微的了解。

加之2004年开始反腐剧淡出荧屏,13年来一直沉寂消声。这次《人民的名义》,是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联合出品的,虽然未在央视播出,但在湖南电视台和网络播出后,一石激起千层浪,而且“尺度”到了副国级,更使人有了解禁和探秘的双重欲求,一时间成了大家热议追捧的焦点。

2017年读书14:《人民的名义》读后感

这部电视剧一开局,就描写了对一位处长的审查,平时骑自行车上班,在陈旧简陋的家中吃炸酱面,每个月给乡下老母亲汇300元生活费;然而在另一处隐秘的豪宅,壁柜里、床上、冰箱里,却塞满了一沓一沓的现金,总数超过2.3亿元……令人感受到了“公仆简朴”的震撼、“亿元贪腐”的震惊、“双面人伪装”的震诧、“反腐雷霆”的震威。而且,人们一下就想到了“亿元司长”——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长魏鹏远,其家中赃款数以亿计,平时却很“低调”,穿衣朴素,常骑自行车上班。这样一对应,剧情完全来源于生活,增强了现实冲击力。

看完后,感到这部电视剧其实没那么玄乎,也没那么震撼。这是一种麻木也好,对现实的多重深度感知也好。总之,就那样。其中揭示的一些内幕,基本逃不出几个框架。

2017年读书14:《人民的名义》读后感

“人民”,多少罪恶假汝名义实行。这算一个。整个剧中,除了上访维权的人民不谈“人民”,每一个官员都在说“人民”。真正代表人民的在说,打着为人民服务幌子的也在说,都是义正言辞,都是大义凛然。人民成了“道具”,人民成了“工具”,人民仿佛被当成一个旗帜,被抽象成一个概念,高举时迎风飘扬,落下时空洞无物。参透这个世界,首先要有免疫语言和文字的功能。正如孔子所言:“始善于人也,听其言而言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一部西游记,真假唐僧、真假悟空、真假八戒,甚至真假如来、真假观音……都被复制了个遍。在回想剧情,高育良和祁同伟、侯亮平,就像是《笑傲江湖》岳不群和令狐冲师生的现代版。突然觉着,现世中,不仅人民需要一双雪亮的眼睛,更主要的是,我们的党需要一双“火眼金睛”,而最关键的是炼制一套制度的“火眼金睛”,让打着“人民旗号”的伪劣者无处遁形,让“人民”真正指向每一个人,为人民服务真正映射到每一个具体的人身上。

2017年读书14:《人民的名义》读后感

“欲望”,人类内心的真正主宰者。这也算一条。欲望是那么虚无,又是那么真实。人们就是被欲望这条既虚无又真实的线条牵引着,犹如傀儡一样前行。权力、金钱、名气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和媒介。高育良的欲望表现在是“权”和“名”,最终指向到一个女人,真让人大跌眼镜;祁同伟的欲望更明显,就是“权力”,他为了“权力”可以不要尊严和虚名,墙头草左右摇摆,最终却也指向一个“女人”,很可怜一个人物;李达康这个人物很有意思,他的欲望是什么呢?应该是“掌控”,他想掌控一切,这点从他每次发怒可以找到一些线索,也从他违背老书记意愿可以看出来,即使丧失提拔机会也在所不惜。当然,我觉着“欲望”是原始的,也是中性的。记得那里面侯亮平说:“欲望用到正常的方面就是理想,用到贪腐方面就是毁了,就下地狱了!”侯亮平的欲望是“正义”,他以一种正义的化身出现在剧中,而且勇于打破常规出牌,但是网上对他貌似也不是特别追捧。也许是太完美了吧!相反李达康反而更惹人注目,表现更加真实。陈岩石的塑造是相当成功的,老一辈人的血脉,他的欲望是党和良心,那代人经受革命和生死的洗礼,已经真正做到了“纯粹”。但如今,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了,即使有,行事也绝对不会是这个风格了。时代难以复制。欲望就是这样在神经中指挥和操控着我们。

2017年读书14:《人民的名义》读后感

“幸福”,万般寻处无所得。从幸福的角度去审视这部电视剧中的每个人物,你会觉得,每一个人都在拼命的追求,可最终现实却是各有各的不幸和苦恼。沙瑞金幼年丧父,陈岩石一生抗争、老年儿子遇难,高育良苦苦伪装、人格分裂,祁同伟、李达康不满婚姻、有名无实,吴慧芬、梁璐、欧阳箐深受婚姻之害、内心孤苦,丁义珍、赵德汉行贿逃亡、受贿入狱结局悲惨,高小琴姐妹贫苦可怜、任人摆布,赵东来、陆亦可大龄青年、无爱生活,就连检查院的两个小职员林华华和周正也是牢骚满腹、天天加班,更别说最底层的那些厂里上访拒拆的员工了。人们在苦苦的拼搏、苦苦的奋斗、苦苦的追求,可幸福却越来越遥远?是不是告诉我们,人生唯有苦难才是真实的。没有认识到苦难的人,就没有机会敲开幸福的大门。方向错了,越努力越不幸。

一部反腐电视剧,受到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广泛热议和追捧,反映了我党惩治腐败大快人心。尤其是题材“大尺度”审核通过播出,更加体现了我党的开明和自信。“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对于我们这个把“人民”二字铭刻于心的政党来说,反腐败永远没有剧终。正如作者周梅森所说:“我们写出来,不是要让人民绝望,而是要给人民希望,引导人民正确地看待这场反腐斗争。”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

  • 2017年读书14:《人民的名义》读后感

    前两天晚上夜聊,一位同学极力推荐反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说剧中情节许多是现实版腐败的拼装。我久已不看电视剧,总嫌...

  • 人民的名义~读后感

    看完由周梅森创作的这本书,我花费了大致一周时间,虽然基本是在那一两天内高度集中看完整部书藉的,现在回过头来思考,这...

  • 《人民的名义》读后感

    现在收拾世道人心还来得及,作为一个公民,我们内心最深的渴望也莫过于在青天白日下坦坦荡荡的生活。这部书以一场...

  • 《人民的名义》读后感

    拜读完周梅森先生的《人民的名义》一书,虽然晚了数月,少了些对书中各色人物的震撼,多了些对生活中各类人物的反思,尤其...

  • 《人民的名义》读后感言

    看完了《人民的名义》,算是对中国高层反腐的一个特写。这些人腐败的原因,大概有两方面。 一方面是体制机制的...

  • 《人民的名义》读后感

    《人民的名义》最近很火的电视剧,我看了一点,网上好评如高潮,就把整本书拿来看了。如果说这本书写得怎么样,我真觉得内...

  • 《人民的名义》读后感

    最近花了三天的时间,看完了《人民的名义》这本书,现整理,写下此书读后感,详情如下: 1.万事开头难,任何事情,一旦...

  • 《人民的名义》读后感

    当初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真是火的一塌糊涂,作为一个对电视剧无感的我,实在忍受不了一天两集的漫长等待,特意花了...

  • 《人民的名义》读后感(一)

    最近火的大红大紫的一部剧,人民的名义,吃瓜群众也跟着凑热闹,看小说看了一部分,也算见识到了一部分中国官场的风起云涌...

  • 人民的名义读书笔记

    《人民的名义》 阅读有效时间:两个半小时 阅读收获: 书的前部分铺垫的好,今天读的时候感觉精彩的部分总算来了。这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7年读书14:《人民的名义》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dve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