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女神节那天,见各位男友们都在吹捧女神,为她们大唱赞歌,声嘶力竭,恐怕喉咙都吼挂了。我也不甘落后,加入大合唱,有点有面,激情满怀,吹得是天花乱坠。反正是夸夸夸,美美美。女神们谁不爱夸呀。平台上下,到处莺歌燕舞,一派春光明媚。
热闹了一阵后,一切又归于沉寂。估计有的准备着手明年再吹,有的又开始辛苦地日更文了,没办法,简叔盯着呢。
我却不然,虽然归于沉寂,我还是想演漾一些余波,让它袅袅不绝。
我想,我们男人们,在热情洋溢地吹捧时,你,读懂了她们吗?你自己的女神,你周围的女神,各行各业的女神,又了解多少呢?
她们为什么把油门当刹车踩?为什么倒车害怕撞墙下车用手推?为什么喜怒无常,柳眉倒竖杏眼圆睁?为什么埋卧底,微信定位,即时视频,假扮网友,为你布下天罗地网?
恐怕我们谁也没有认真研究过这些问题,对她们的搞笑和古怪精灵,一笑了之。或是临时抱佛腿,该骗就骗该哄就哄,下跪顶碗蹲墙角得过且过懵混过关了事。
但有一个男人,却是对女神们精益研究,十年如一日,历尽艰辛,成就一部煌煌巨著,他,就是曹雪芹。
《红楼梦》作为中国文化宝库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奇光异彩闪烁二百余年。政治家演讲,引用红楼梦,政论家写文章,引用红楼梦;企业家管理企业,引用红楼梦,
文学家们就更不用提了,有的能把红楼梦整篇大段原文背诵下来,至于青年男女们相爱相思,也无不引用红楼梦中的诗词歌赋。
初次读红楼,表面上看无非是一群女神们整天吃吃吃,喝喝喝,逛逛逛,一些花前柳下的儿女情长,一些少年男女的鸡争鹅斗,一些家庭琐事的絮絮叨叨。但深入解读下去,其内容的包罗万象,简直是集中华文化之大成。
最为重要的是,全部红楼出场的人物,达四百多个,最令人称奇的是女神们竟占绝大多数。几乎达百分之九十。
曹雪芹是如何获取这近四百名女神的第一手材料的?他难道天天背着个包,一家一家搞调查研究获取的么?
他难道像现在网约这么方便,微信这么聊天搞到手的么?他难道天天走在大街上,东张西望,见着一个女神就上去询问人家的芳龄、籍贯、爱好、性情的么?
肯定不是。他那时是穷困潦倒,自己生计都难以为继,哪儿来钱去搞这些东西。
可以肯定的是,他是通过一些间接素材,大量阅读,加以提炼加工,丰富自己的想象,结合自身生活阅历,天才的雕凿,才塑造出一个个鲜明女神形象。寥寥数笔,一个个林妹妹、宝姑娘们呼之欲出。
我其实对于所谓体验生活去搞创作是颇不以为然的。著名的《岳阳楼记》,范仲淹仅凭一幅画,浮想联翩,挥毫而就,成为千古名篇。
我们现在都在围城,不可能为了写泰山,就去爬;不可能为了写爱情故事,再来一场风花雪月;不可能为了描写牢房去蹲大牢。
当然,现代作家中,最令人敬佩的是路遥,为了写矿工,亲自下矿井与矿工们一块儿挖煤。但也只是局限于那个时代。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一个人,仅凭阅取提炼电脑上的各类信息就可以成文。
就看你的写作技艺,阅读的数量,思考的深度是否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准。
我们再来看《红楼梦》。曹雪芹最主要的故事情节的展开,都是在大观园和荣宁二府这方寸之地进行的。
那里有给林妹妹、宝姑娘、王风姐儿、贾母等人过生日的具体情节的描写。
我们前天在简书平台,为女神们过”三八“妇女节,是不是也是为现代的林妹妹、宝姑娘、王凤姐儿、贾母们过生日呢?
由这一共同点,引发我一个奇特的从另一个角度去品读红楼梦设想。
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就是简书平台的穿越;现实中的简书平台,就是红楼梦中的大观园的再现。
二者时空交错深度阅读,所有的人物进行各类代入,那么,就意味着读了两部红楼梦,一本经典的,一本现代的。
一下读了两部哦,想想就让人激动得热泪盈眶,心潮涌动。有人以为,了解女神就意味着好色,就意味着这样那样。
我想,这是一种片面的误解。凡是写过小说的,谁家作品不来一段感情的设定描写?这个事情的重要性,翻翻所有的文学类书籍都可知晓。
当然,刻意去胡写,那也是要不得的。关键要拿捏得住,放得适当开,收得适当好,朦朦胧胧,诗情画意最妙。
好了吧,既使我们不可能如曹雪芹那样描写出近四百个女神形象,那么,以后在你的作品中能成功描写出三五个,七八个也行呀。
还有,慢慢读懂这两部书,日更文,是绝不会断更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