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已经是连续日更写作的第38天了。在一些平台上连续发布了38天。
从各项数据来看,不太理想,简直是惨不忍睹。
很多文章,自己费心费力选了个好主题,也觉得写得不错,真心实意传递价值。但是,偏偏无人问津。
反而,是有些为了凑字数的碎碎念,引发了网友的一些共鸣和关注,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昨天, 还和一位做运营的朋友聊天,说到自媒体内容运营的一些方法。
他给我的指点是:内容要符合平台调性,要打造“有趣的灵魂”的人设。而我的大部分内容空洞说教,都是大道理型的,即所谓的“爹味”太重,不被喷就不错了。
的确,我也发现了类似的问题。
一些平台虽然日活上亿,但是流量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依靠着背后的算法来的。为了鼓励有价值的内容,平台设置的点赞、收藏加关注,都是代表了网友们的投票一样,互动越多的内容,才说明有价值,就会分配更多的曝光量。一旦更多的人能够看到,那么,也就有更多的人会继续点赞关注。这样的循环就形成了“马太效应”,也就出现了一些头部博主和流量洼地。
而,对于普通才华的新手,没有足够创意,足够的网感的话,可能就不会被很多人看到,文章的内容就是再好,如果仅仅是几十个人能够看到的话,打开率少,点赞关注率会更少。
两个方法来破解这个问题:
一是顺应平台的规则,以用户思维为导向。具体的操作就是,成为“标题党”或者蹭热点,增加曝光度,这就是流量为王的时代的常规打法。
这样的问题,是自己会很累,热点在变,平台规则在优化,在追求数据的过程中,会逐渐异化自己,丢了自己的优势和本心。所以,这条路不是长久之计。
二是,坚持做自己。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风格来写。当然,这样绝对会遇冷,会成为平台的炮灰。但是,只要想清楚自己写作是为了什么就行了。作为一个普通人,如果没有多年的积累,是不可能一夜爆火的。写作的功利心,可以有,但是不能太重。
更多的应该是为了梳理自己的思想,提升自己的认知,分享出来只是一种形式。就像那句话:我爱不爱你,与你无关。同样的,我写不写作,与互动数据无关,而与自己的内心有关。
再者说,如果你的内容真的有价值,这也是一个筛选的过程。就像一个产品,不可能获得所有的喜欢,但是总会获得一部分人的喜欢。这部分人就是自己的使命需要服务的人。
网红博主房琪说:我们终其一生,不是为了满足所有人,而是为了找到与你同频共振的那一部分人。
能够与1000位或者哪怕10位同频共振的人,相遇相识,共成长,形成一个相互喜欢的学习共同体的话,已经是人生很幸福的事情了。
所以,最后的结论还是要第二种选择。现在的自己还不够优秀,那就接受,没有吸引到同频共振的人,也接受。
那在黑暗中悄悄打磨自己,静静等待黎明,终会成为一束光,温暖自己也照亮他人。
加油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