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社会,总有那么一群人,不出于任何一种情感,对别人的生活指手划脚,僭越别人的隐私指点江山。找存在感,出风头,博流量……毫无底线,语不惊人死不休!
一条传播正能量的新闻,评论区却成了正反双方的“战场”,我不知道那个当事人看到会作何感想?我却只有一阵阵的心寒。
令人悲伤的是,这样的事情并非个例比比皆是:
一个痛失双亲的小女孩的作文在网上火了之后,有人评论是炒作!假的!怀疑的理由是“不可能有人那么惨”,可当记者实地了解之后发现,这个家庭连这个小女孩一共留下了五个孤儿……
一个女留学生被枪杀,有人指责她没有安全意识,一辆车才20多万,为什么不买一辆车?有车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了……
有这种思维的,还有纽约市长、亿万富翁“布隆伯格”,他说:“一定要对穷人增加税收,这样他们就没有钱购买垃圾食品了,可以延长他们的寿命……”

众说纷纭,个个情真意切,言之凿凿,仿佛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一般。
我忽然想起了晋惠帝,司马懿那个“善良”的曾孙子说的话:“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
成年人最大的恶意,就是基于自己固有的认知和经历用自己的理解去评价一件事情,并且一直认为自己是对的,孰不知,暴露出来的恰恰是自己的无知。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吾非子,安知子不知鱼之乐?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有一句极为经典的话:我年纪还轻,阅历不深的时候,我父亲教过我一句话,我至今还念念不忘“每逢你忍不住想要批评别人的时候,你就要记得,这个世界上并不是人人拥有你的优越条件。”
这个社会给人的压力,有多少是来之生活本身?又有多少来自周遭人有意无意的冷嘲热讽、排挤讥笑?
我们每个人都是个个体,我们天性不同、对外界的感知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成长环境不同、人生际遇不同,任何一条都不是别人可以比拟的。相同家庭相同际遇的两个人,对同一件事的理解都不相同,何况外人。

鲁迅说(这个真是鲁迅说的):“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是觉得他们吵闹”。看似冷漠无情的一句话,恰恰说明了一个最直接的道理:
个人与个人之间在感情上的感同身受是极少见的,你没走过别人的路,怎知他心中的乐与苦?

不要轻易去评价别人的生活,尊重每一个群体和每一种生活方式,因为你永远不可能真正的理解他们,就像大多数时候你会觉得没人理解你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