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二是回娘家的日子,很多没有回娘家的人们聚集在公园里调声。调声起源比较早,最早应该是男女互唱对答山歌,妾有情郎有义,就可以成就一对新婚夫妻。
调声,特指儋州调声,其起源和发展演变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儋州调声产生于西汉时期,发源于海南省儋州市北部的沿海地区,如三都、峨蔓、木棠、光村等地。它是从儋州山歌演变而来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自秦汉时期开始,广东、广西、福建等地的移民陆续迁入儋州,他们的语言与当地土著方言融合,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儋州话。用儋州话按其固有韵律演唱的民歌就是儋州山歌,而儋州调声则是在此基础上,融入了舞蹈元素,形成了这种欢快的歌舞形式。
儋州调声最初可能叫“欸(ê)声”,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才改称“调声”。
在清朝末期,儋州调声艺术已经相当完善,其旋律结构简单但感染力极强。
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重视,儋州调声获得了很大发展,并得到了广泛传播。
2006年5月20日,儋州调声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标志着其艺术价值得到了国家层面的认可。
自2017年海南儋州调声文化节活动举办以来,儋州调声再次掀起了文化热潮,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
儋州调声主要由男女集体对唱,将唱歌与舞蹈融为一体,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其内容主要以表达歌颂幸福生活和美好爱情为主,形式活泼生动,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在传承过程中,儋州调声不断吸收新的元素和旋律,使其艺术表现力更加丰富多样。
同时,儋州调声也在不断创新中发展,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和文化环境。
儋州调声作为海南省儋州市的民间歌舞艺术瑰宝,其起源悠久、发展演变丰富多彩。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有理由相信儋州调声将继续焕发出新的艺术生命力。
现在的调声都是中年人在唱,没有了当初的意义。调声需要边唱边跳,运动量很大。在歌声中锻炼身体,听起来很浪漫,看起来也很浪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