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年终总结这件事,坚持了5年,这是第六个年头。从最初的以公历元旦为界,到后来以除夕为界,其实是磨蹭使然。慢慢的,这也成了大年夜的一种仪式。2023年只剩下几个小时,不同于往年的条理清晰,今年的我竟有点想不起到底发生了些什么。这时候忽而觉得微信朋友圈极其重要了,且让我回顾一番。
2月,沉迷思维导图学习不可自拔。正式接触是在前一年的12月,从最初的格式都无法写对,到后来的逻辑渐趋严谨,不得不感谢豆苗老师和优秀的小伙伴们。2月底,为了每天往返带娃更加方便,换了台车。说来好笑,从手动挡变成自动档之后的前几天,我用左脚踩刹车,还纳闷怎么总是一踩就是一个急刹。
3月,目睹家乡发展巨变,偶然起兴写了一篇文章,后受邀稍作修改,这篇《“雷叔”不姓雷》被发布到“时刻新闻”,在三月学雷锋活动热潮中,获得了20万的阅读量,并成功让我获得人生中第一笔稿费——100元。
4月,我带着自己的两个班开展了语文主题活动,学生们做出了一些低碳作品,反响不错,揭开了班级联合举办活动的序幕。这个月,我也以“最佳学员”的身份顺利从苗绘思维线上班毕业。
5月,开始了公众号“良言冬冬暖”的运营,不定期刊发学生作品,每周刊发自己的周总结。
6月,我的架子鼓首秀登场,尽管今年练得很少,也没有再系统学习,但是不妨碍我仍然心怀梦想(心存幻想)。
7月,有将近半个月的时间,我们开着车行驶在辽阔的祖国疆域上,向北到达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向南到达广西桂林,领略了南北的不用风景。行走在路上,虽然是快乐的,但也深深感受到不在家的日子里,就像无根的浮萍、断线的风筝,踏上家乡的土地,推开家门,才有真切的归属感。然而,原定每到一个地方要剪出一条视频的我,至今还有两条没剪出来,于是知道视频博主这碗饭,不是谁都吃得来。
8月,趁着暑假回到曾经工作的浏阳,见到了“少女群”里的辣妈们,坐在一起聊娃娃、聊过往的时候,好想又回到了当年;除此之外,也跟住同一个街道的两位同窗好友联系上,再度开启了拖家带口的约会。甚至,我们有了一场仅有三人的“酒局”,在个个拖着两条小尾巴的年纪,这微醺的快乐带给我极大的满足。
9月,继续当班主任,这是我第二年当他们的班主任,尽管六七月时有阵子受心脏早搏困扰,想过要休养生息。真到了开学季,又志气满满地开工了。
10月,我们一家去了一处露营基地;我们班参加了校运会;我开始在朋友圈发发公众号文章,尤其是那篇《恶语伤人六月寒》,让我在评论区、公众号后台收到了许多同行、朋友、家长的安慰。
11月,发现班上有越来越多的闪光点。
12月,弟弟开始独立睡觉,跟骁哥睡在同一间房里。只要夜里不醒,是绝不会找妈妈的,醒来也多半是因为生长痛使得脚疼厉害,找我揉腿。我们班举行了元旦联欢晚会,活动中孩子们的表现,让我在九上剩余的日子里都心怀希望。
1月,放寒假前,经历了雪拥长沙车不行的艰难,也感受到了齐心协作创造语文年级总平均分全县第4的“我辈岂是蓬蒿人”的畅快。放寒假后,开启了两xi模式——学习+休息,每天跟学生一起做寒假作业,我甚至有种错觉:入学考我可以考过年级第一。
2月,属于农历2023年的日子还有9天,这9天,在苗绘日签的引领下,发布了7道年夜菜,完成了理论部分,至于实践,得感谢我们家谢老师。
翻着朋友圈,我想我是否有遗漏。
也许,是那个让同行多次关心的话题——你的教师资格证到手了吗。到了,到了。23年的3月份,我终于通过了面试。说来也是巧,兜兜转转多年,在面试前夕,我的大学辅导员再次向我传授了他总结的面试技巧,曾经的大学课堂,如今的教学实操,果然还是得有师傅领进门。不过后来的体检困扰了我,差点就败在心电图上。6月份时,反复做了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好在心脏早搏最终没影响我拿证。8月份,拿到证的时候,只剩下一声漫长的哀叹——太难了。
也许,是年岁渐长后内心的焦虑。婆婆帮我们带骁哥,解决了我们的大烦恼,但是骁哥的学习,仍是让人内心忐忑。他参加期末考试,我的心似乎更不淡定;看到他今年耳朵上长了个冻疮,我纳闷他为什么不戴耳罩出门。但是前几天表嫂的一句话让我挺高兴,她说以前你遇到孩子的问题表现出的“看着就抑制不住发火”,到如今的“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都可以”,我发现跟着这个育儿“专家”,我也会成长。当然,焦虑不仅来源于小的,还有家中的老。说老也不算,就像老爸腿长了骨质增生后,我跟老妈解释这是膝盖老化后的自然反应,她说“五十多岁怎么就叫老”,他们是不承认老了的,但是这些年身体渐不如从前的表现,又该怎么说?
也许,还有对那句“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理解。今天,跟着雷叔——年长我两三岁的叔叔,一起去走访了娘家村上的老人,从去年开始,大家伙通过自愿捐款的形式凑集爱心款,在年三十这天慰问高龄老人。这是第二年,雷叔说起他其实已经做了好几年,以前是一个人做,现在是大家愿意跟着他一起做。他这样敢想敢做的年轻人,实在是吾辈楷模,无怪乎这位不姓雷的雷叔能收到好评。我们大多数人,不也是在默默扮演自己的每一个角色吗?孩子、配偶、父母以及工作、生活中的每个不同角色。我想,这句话,应该能治愈很多尚处于艰难困局中的我们。
2024年的钟声即将敲响。今晚的我,因为舍不得春晚而推迟了总结的实践。春晚的年轻化在告诉我们,这个世界,需要我们的声音,此刻,要大喊一声,“2023,告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