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骏马
有些问题解决不好,会半夜来敲你的门,而且一次比一次声音大。我采取回避的态度,得过且过的态度,视而不见的态度,凡是掩耳盗铃的方式都被采纳,其实,我始终生活在一堆没有被正视的问题里,直到必须面对它解决它。
我是一个对自己有要求的普通人。面部表情看上去平和淡定,内心却涌动一弘激流。四十岁之后,那些年轻时不着边际的想法慢慢从脑袋里淡出,不是没了,而是想的少了,有时近乎于零。比如对美女想入非非。这个话题无须推演,肯定还是存在,只是随着年龄的增加,关于美女,关于明星八卦,关于那些吸引眼球的新闻退出视野范围。那个叫自我实现的东西浮出水面,想刷到更多的存在感。
已过不惑,困惑并没有减少。退役后的生活,在别人看来堪比天堂,优哉游哉。其实,只有自己知道,内心深处,依旧水深火热。这是个体差异,让我碰上了,喜欢和自己较劲,不愿变成一个没有追求的躯壳。一些问题,与生俱来,太看重人生价值,人生意义的人,问题总会特别多。
就是这一点点的存在,让我陷入自我对话的持久战争。眼前始终有一个难以实现的目标,它就趴在那里,无论如何费尽心力,就是够不着它。我的目标很简单,写出能被自己认可的文章,无论别人如何评价都没用,因为内心的声音在把关,它说不行,继续奋斗。
回顾两年来的创作,一波三折。起初,我在筛选自己未来可能进入的行业,从事的工作的时候,选择了文字创作这个方向。因为他让我学着认识自己,让我看到不足,让我找到差距,让我不断向上攀爬。我看到写作给生活带来的变化,思维方式的变化,格局和境界还谈不上,总之回馈是积极的,有益的。
依托公众号平台,开始了文字创作之旅。这件事没有老师能教,没有同学可学,全凭自己不断的摸索,看书,试错,练习。这个时候才明白自学到底意味着什么,终身学习并不是一句空话,学习没有终点,学习更无止境。开始模仿、观察、琢磨,想固定写作方式与风格,但是做不到。我就像一瓶水,每一个容器都想尝试,每一种状态都想体验,结果只能是迷失。发现,最难的是写好一个故事,最容易的是说心里话,就像现在,敞开心扉,自然的表达,坦诚的流露。我不知道这算不算一种写作,担心写成日记,变成自说自话,让人看着讨厌。
所以,追求言之有物,言之有理,给人以启发,借鉴的文字成为我最大的动力。为此,我增加阅读量,增加读书时间,将学到的内容转化成自己的认知,再通过个人理解变成个人的文字。拥有新思想,新思维,新层次是件很难的事,我承认我还不具备,只能通过学习得来,更准确的说是拿来,有时是现学现卖。这个过程有一个弊端,因为消化吸收的时间短,理解会比较浅薄,认识会比较简单,无法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最重要的是,这些所学内容不是带着问题介入,很容易在一段时间淡忘。看上去好像学到一些东西,实质上没有沉积,继而无法与身体长在一起。
担心自己陷入恶性循环,进入一种肤浅的学习状态,给大脑一种学习的假像,一种暂时性满足,一种虚假式的认可。学习内容当然是碎片的,但是每个碎片之间缺少直接的联系,结果难以形成网络,更难变成体系。它们都是散落的,细碎的,毫无章法可言。我遇到一个大矛盾。这个矛盾不是别的,就是每天的日更。要想更新的内容被读者认可,生产高于自己的文字,而自己的库存有限,结果就会出现上面的情况。这个现象和问题如果不被纠偏,恶性循环就无法从内部打破,因为只有自己明白这个问题的隐患所在。
解决办法只有一个,提出一个真问题,一个与自己息息相关的问题,真正解决工作、家庭、生活和自我的问题,而不是看起来是个好问题,再好,与己无关也是伪问题。比如,今天下午,看到《关键对话》这本书,我可以将主题向这个内容倾斜,但是,这个问题并不是工作生活中遇到最重要和急需的问题,势必理解和认识无法做到真切与深刻。那么,这个问题对我就是一个假问题,或者是并不紧要的问题,必须果断放弃。
从某种程度上说,提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真问题,才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关心关注自己的读者。这样继续下去,得到的必然是一种正向的反馈,不会在一个错误的循环里打转。写文章不是写作业,写文章不是哗众取宠,写文章不是迎合取悦谁,写文章先是有益于自己,之后有益于别人,道理并不复杂。
提出一个真问题,就是敢于直面自己的恐惧,敢于说出内心的回避,敢于敞开心扉,伸出双臂,拥抱那个并不完美的自己。
网友评论